夏季手腳出汗怎麼辦 調脾胃白醋泡腳

作者:hh765  時間:2015-05-07 23:39:53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現在氣候越來越熱,汗腳的人又開端憂愁了。尤其是有些女白領,每天穿戴不透氣的絲襪和高跟鞋,鞋裏經常是濕濕的、黏黏的,時刻久了就會飄出又酸又臭的腳氣……夏日四肢出汗有異味是什麼緣由呢?四肢出汗有異味怎麼辦呢?下麵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夏季手腳出汗怎麼辦 調脾胃白醋泡腳

汗腳可能是多汗症

天氣一熱,許多人變得特別愛出汗,尤其是身材較胖的人,稍微運動一下便會渾身冒汗,一般都屬於身體新陳代謝的正常表現。不過,有些人手心、腳心總是濕漉漉的,手掌伸出來就像擰開水龍頭一樣,汗珠滴滴答答往外冒……這種情況一般就被稱為“多汗症”。

人的手心、腳心是小汗腺分布最密集的部位,腳心每平方厘米有620個汗腺,而人體其它部位每平方厘米僅有140-340個,所以運動或者長時間走路之後,腳汗會增多。多汗症的患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係統反應比別人強烈,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憤怒時,汗腺受到交感神經的影響,分泌出的汗液就會比別人多得多。

專家提示

大多數的多汗症並不算病,本身對健康也沒有直接影響,而且隨著人體的衰老,症狀也會逐漸減輕。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愛出汗”還可能是病理原因導致的。例如,大病初愈後身體虛弱,容易出虛汗;甲亢、肥胖、糖尿病等身體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升高、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全身多汗。所以,如果出汗突然變多,不該出汗時也汗如雨下,最好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多汗滋生細菌真菌

雖然手腳愛出汗並不能算是病,但是手腳長期被汗液浸泡著,不僅容易在皮膚的表麵滋生細菌和真菌,皮膚的角質層還會被汗液泡軟、破壞,繼而遭到細菌或真菌的攻擊。因此,多汗症的患者常常因為合並“腳氣”和“皮炎濕疹”後才到醫院就診。這些患者到了夏天,足部就會出現瘙癢、起皰、糜爛,甚至感染;到了冬季,汗腳熱量流失快,還容易遭受凍傷。

此外,汗腳會帶來令人尷尬的腳臭,出門不敢脫鞋;汗手會讓人不敢與人牽手,連握手都成問題……這些不僅會影響到很多人的工作和社交,久而久之,還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嚴重的影響。

專家提示

多汗症的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持手足幹燥,講究個人衛生,防止滋生細菌和真菌。首先要選擇穿通風透氣的鞋和吸濕排汗的襪子,而且最好每天更換一次鞋和襪子,以保持足部幹爽。像女性愛穿的絲襪一般都是人造纖維製成的,不僅不吸汗,還可能會劃破角質層,造成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小傷口,更容易受到細菌、真菌的感染。其次要保持飲食清淡,盡量少吃辛辣的食品、少喝酒,避免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減少汗腺分泌。如果出現瘙癢、脫皮或者是丘疹、水皰,應及時就診,辨明原因,切忌自己隨便塗抹藥物。

手腳出汗先調脾胃

雖然出汗是好事,不僅可以調節體溫,還能通過汗液排出體內的毒素,但是大量出汗會消耗津液,有損陽氣,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從而誘發很多健康問題。

從中醫角度看,手腳愛出汗主要與脾胃失調有關,例如愛喝冷飲、飲酒過多、多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等,容易傷陽氣、傷脾胃。當人體的脾胃功能受損時,濕氣重,比別人更容易出汗,特別是手和腳。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濕氣是往下走的,所以四肢尤其是腳部更易出汗。

專家提示

中醫治療手腳多汗,一般會根據不同體質從調理脾胃入手。除了藥物調理以外,多汗症的患者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更不能貪涼,以免傷脾胃,導致出汗更多。平時可以適當增加些祛濕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玉米、土豆、竹蓀、黑豆、冬瓜、豇豆等。對於嚴重的多汗症患者,醫生可能還會根據病情使用穀維素等神經調節類藥物。

此外,西醫治療多汗症主要采用口服藥和外用藥的方法,但是效果短暫,無法根治;局部注射肉毒素也能起到止汗的作用,但是療效隻能維持9-12個月;手術切斷交感神經也可以治療多汗症,但是手術治療會導致永久性無汗,並易發生其它部位的代償多汗,所以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

止汗劑治標不治本

對於“多汗族”,止汗劑就是救命草,不僅能止汗還能祛味。殊不知,這種“霸道”的做法治標不治本,長期使用還可能堵塞毛孔,導致代謝的廢物不能正常排出。

止汗劑的主要成分多為氯化鋁、酒精、鞣酸、芳香劑、殺菌劑等。這些成分中,有的能暫時封閉小汗腺,抑製汗腺分泌功能;有的在皮膚表麵形成保護膜,阻止汗液釋放,保持皮膚幹爽清新。但是,止汗劑隻能緩解一時,過了一段時間又會逐漸恢複到以前的狀態。如果頻繁使用,止汗劑中的化學成分還可能會堵塞汗腺導管,導致皮膚過敏,出現紅腫、瘙癢等症狀。此外,中醫認為,如果經常使用收斂、止汗的藥物,會堵住排泄邪氣的通道,無異於“閉門留寇”,還可能引發其它疾病。

專家提示

一般來說,為了防止汗液中滋生細菌、真菌,可以適當使用止汗劑。但是要想治療多汗症,光靠止汗劑是不夠的,還要從調理體質入手。

使用止汗劑前最好先做個過敏測試,在耳後試用一下,一旦出現紅腫、瘙癢等症狀,應馬上停止使用。使用時也應該局部使用,如腋下、頸項、腳掌、腋窩等部位,不能全身大麵積塗抹。否則汗液無法排出,會造成身體散熱困難,出現體溫失調,甚至可能導致休克。

偏方治汗腳不簡單

除了使用止汗劑以外,民間還有許多應對汗腳的偏方。例如用白酒搓腳、鹽水泡腳等各種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一般都是隻能起到殺菌、斂汗的作用,大多治標不治本。

明礬泡腳:因為明礬具有收斂作用,可減少汗液的分泌,用明礬泡腳可以短期抑製汗腳。除了明礬以外,也可以改用枯礬(明礬煆燒後失去結晶水的產物,藥店裏可以買到)。具體方法是,每天臨睡前在泡腳水中加入3-6克枯礬,待枯礬融化後泡腳10-15分鍾。一般來說,使用枯礬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0度為宜;次數也不宜過多,每兩天一次或者每周一至兩次即可。

白醋泡腳:白醋不但有局部的收斂、殺菌的效果,而且醋本身就能改變皮膚的酸堿度,軟化皮膚的角質層,滋潤肌膚。經常用白醋清潔皮膚,能夠達到美白嫩膚的效果。但是,用白醋護膚一定要掌握好比例。泡腳時,白醋與水比例最好是1:10,以腳放進去不會感到刺痛為原則。因白醋會刺激傷口,腳上有傷口者不建議使用。

鹽水泡腳:鹽水能殺菌消毒,每天洗腳時在水裏撒點鹽,可以防治腳氣,使雙腳皮膚變得光滑。但是,在洗腳水裏加鹽也要掌握好比例,一般在一盆熱水中加入一小匙鹽,水溫不可太高,以溫水為宜,洗泡10-15分鍾。

在這個夏日又悶熱又濕潤的氣候環境裏邊,我們感受這個氣候給於我們所帶來的很不便利的當地簡直是太多了,不說其他,就說手心出汗吧,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已進入夏天,特別是跟著高溫桑拿天的當即到來,這個氣候給於我們所帶來的最為欠好的當地就說人的通體全身都很少愛出汗,也就是身體各個部位都是汗津津的,這個汗液的酸臭味還簡單傳達出去,給人帶來的尷尬的地方那真是不必提了,這個四肢出汗的異味是很欠好聞的,也極大地敗壞了自己的形象,所以要認真的盡力研究一下防止出汗的方法,除盡這方麵的。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