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竟比霧霾還來的可怕!

作者:楊晉  時間:2015-08-08 17:36:49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室內汙染其實也在悄無聲息地威脅人類的健康,如果不及早改變生活方式,其危害程度甚至超過霧霾。世界衛生組織則將室內空氣汙染列入人類健康十大威脅之一。

屋子裏飄著“隱形”汙染

美國環境保護署一項長達5年的調查指出,很多建築裏的空氣汙染程度是室外的數倍至數十倍。世界衛生組織一組數據顯示,全球近半數人處於室內空氣汙染中,導致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全球每年有2400萬人的死亡與室內PM2.5密切相關,我國每年有11萬人因此喪命。

國家家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常務副主任羅炘告訴記者,我國幾乎所有的住宅和很多商業建築都沒有安裝通風係統,導致建築物通風差,是室內汙染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少裝修材料雖沒有明顯異味,但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質仍然存在。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委員會檢測發現,72.2%的兒童房甲醛超標1~8倍。

辦公室以及家中的臥室、廚房、客廳是室內空氣汙染的重災區。除裝修汙染這個共同元凶外,這些地方還有各自不同的汙染來源。

辦公室人多汙染多。經呼吸、汗液等排出的某些化合物,咳嗽、打噴嚏噴出的病毒,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物汙染物都很嚴重。專家說,辦公電器也會導致室內空氣汙染。專家發現,打印機釋放的細顆粒濃度跟吸入二手煙的濃度相當,可致空氣汙染增加5倍,輕則引發呼吸係統疾病,重則引發心髒病甚至癌症。

臥室汙染多來自床品。臥室裏主要以床底、地毯和空調中的積塵為主,走動或抖被子時易將其揚起吸入肺內。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呼吸科主任蔡紹曦教授說,被褥上的塵蟎、身體脫落的皮屑等如被吸入,可能造成過敏反應。

七成家庭汙染源自廚房。這是中國質量萬裏行家居空氣汙染調查報告顯示的數據。專家研究發現,用煤氣做飯,廚房內二氧化氮含量可達外界的3倍,粉塵濃度也高於室外。另外,常用明火,溫度較高,易加速櫥櫃中甲醛等汙染物的釋放。

客廳汙染物來源廣泛。吸煙產生的煙霧、花卉撒下的花粉、寵物脫落的毛發和攜帶的細菌、人從外麵回來帶進的灰塵等,都可引起過敏反應、呼吸道疾病,甚至癌症等。

室內汙染物成分更複雜

與霧霾相比,室內汙染的成分更複雜,其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大小從0.01微米~10微米之間都有,並含有多種致癌物、過敏原等。蔡紹曦說,現在人們普遍知道霧霾傷肺,出門通常都會戴口罩,但在室內,人們不會戴口罩,會全麵將自己暴露於汙染之下。家具和裝修材料中的甲醛等有害氣體可誘發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白血病;廚房中煤氣的燃燒、食物的高溫分解,可引發肺癌等,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發現,長期接觸高溫油煙的女性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在室內吸煙,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包括69種一類致癌物質和172種有害物質,可致肺癌、心髒病、支氣管炎和哮喘。

室內空間狹小,有害物質濃度也相對較高。上海疾控中心與複旦大學檢測證實,大多數家庭空調積塵中的細菌、黴菌超標,甚至超過商場中央空調的50倍。有實驗顯示,在35平方米的密閉空間內抽一支煙產生的PM2.5濃度超過正常值的30倍。來源於二手煙中的微顆粒物約占室內PM2.5總量的90%左右。房間裏隻要能聞到煙味,PM2.5就已至少超標一倍。蔡紹曦提醒,吸煙產生的微小顆粒物會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家具甚至頭發和皮膚上,稍微活動或空氣流通便會升騰回到空氣中。

專家告訴記者,上述室內空氣汙染物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慢性的,早期可出現眼幹、嗜睡、記憶力減退等,長期暴露可出現嗓子疼、急性或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皮疹等。但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未意識到,以致延誤治療。

室內空氣靠自己改善

不過大家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室內空氣汙染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

第一,居室內不要抽煙;抖被子應去洗手間,或打開加濕器,濕度大可以防止灰塵飄散;擺放一些清除甲醛的花草,如蘆薈、吊蘭和虎尾蘭等;經常清潔空調濾網並消毒,用專業的空調消毒劑清洗空調散熱片。

第二,做飯時,鍋不太熱時就要打開油煙機,炒完菜再多開5分鍾;櫥櫃不裝背板,既節省材料,又能減少汙染釋放源;廚房別堆放得太滿,保證汙染物快速排出。

第三,最好購買不用膠水這一“汙染大戶”的實木家具。使用板材家具要先聞再摸,判斷其使用的粘合劑、油漆是否環保,並要求商家出示檢測證書。新裝修後要先通風至少三個月到半年再入住。

第四,居室常通風能緩解室內汙染。專家建議,上班族可在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後或者中午陽光好的時候開窗換氣,但霧霾天時別開窗。

第五,辦公室裏最好把打印機安放在通風處,並且離人至少3米遠,不用時盡量關掉電源。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