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立秋養生

作者:大眾養生 時間:2014-09-17 13:49:23來源:大眾養生網我要分享

1. 立秋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8月7-9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135°。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季開始的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視頻:立秋養生講壇

2. 立秋的由來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3. 立秋是什麼時候

2014年立秋時間:2014年8月7日 22:02:28,農曆2014年七月十二。

2015年立秋時間:2015年8月8日 04:01:23,農曆2015年六月廿四。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

4. 立秋的食材

適宜吃什麼

1、注意養肺、養陰、潤燥、護肝、藥材可選擇枸杞、麥冬、天冬、玉竹、沙參、細生地、西洋參、山藥、百合、扁豆等。

2、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中、清肺潤燥為主。

3、適當食用糯米、粳米、蜂蜜、乳品、藕、土豆、蘿卜、海帶、木耳、銀耳、芝麻、豬肉、鴨、雞肉、兔肉、鱔魚、鯽魚、黃魚、柚子、梨、枇杷、菠蘿、蘋果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禁忌吃什麼

1、少吃辛辣、煎炸性食物,如薑、蔥、八角、茴香、蒜、韭、椒、炸雞腿、油條。

2、忌食過鹹、過甜之物,以免傷津耗陰,加得秋燥的症狀。

3、不可多吃瓜果,以免傷脾胃。

選對食物“貼秋膘”

過了立秋便要吃肉“貼秋膘”,這是我國北方地區的一種傳統習俗。但這種做法不應該長期采用,秋季進補一定要吃對東西。

首先,保持體內酸堿度平衡。通常人體中的血液呈弱堿性,要是吃了太多魚、肉等酸性食物,容易讓血液的酸堿平衡被破壞,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脂肪肝等病症。在“貼秋膘”的同時,應該適當補充蔬果,並多食用豆製品、栗子等堿性食品。

其次,按照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食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正常的飲食就能夠保證充足的營養,不用刻意吃太多的營養食品。適當吃些豆芽、菠菜、胡蘿卜、芹菜、小白菜、萵筍等新鮮蔬菜,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而且不用擔心會發胖。

“少辛增酸”很重要

秋天天氣逐漸變涼、陰長陽消。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養收”,即吃些祛除燥氣、補氣潤肺、有益肝脾的食品,“少辛增酸”以保健康。


“少辛”指的是避免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由於肺屬金,在金秋時節,肺氣較為旺盛,“少辛”的作用就是不讓肺氣過剩,以免傷及肝髒。立秋時節多食山楂、橄欖、葡萄、蘋果、柚子、石榴等酸味水果和蔬菜,對提高肝髒功能大有好處,避免肺氣傷肝。

當心秋瓜壞肚子

很多人都有“秋瓜壞肚”的經曆,進入秋天以後,氣溫逐漸降低,如果大量吃生瓜果,會造成體內濕邪過盛,對脾胃產生不良的影響,引發腹部疼痛、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

立秋過後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有利於胃氣的“溫鮮”食物,使胃腸係統得以順利的運行。而適當地食用一些溫熱性質的新鮮瓜果有助於慢性胃腸道疾病的調養。另外,用餐時間也應有規律,並做到少量多飲,不沾煙酒,這對於增強胃腸的適應力很有好處。

立秋最應該吃的食物:橄欖

養生功效:橄欖被中醫稱為“肺胃之果”,具有較強的生津止渴、利咽祛痰的功效。過了立秋,天氣比較幹燥,多吃橄欖可以起到潤喉的作用,並可緩解咳嗽、咳血、肺部發熱等症狀。

挑食標準:上乘的橄欖呈金黃色,果皮無斑,形狀端正,果實飽滿。如果橄欖顏色極為青綠,可能是經過了礬水的浸泡,倘若食用,將不利於人體健康。

食而有道:將橄欖和各種肉放在一起燉熬,可以起到活絡筋骨的效果。

橄欖的味道又酸又澀,一次不要吃太多。

適可而止:30~50克/次

5. 立秋的食譜

(1)百合土雞湯

【材料】土雞1隻,水發百合50克,枸杞子10克。

【調料】鹽、醪糟、啤酒、薑片、植物油、香蔥花各適量。

【做法】

1.土雞切塊,加啤酒醃製10分鍾;百合、枸杞子洗淨。

2.鍋中倒適量冷水,撈出瀝水。

3.炒鍋放植物油燒熱,下薑片煸香,放入雞塊翻炒三分鍾,衝入開水,加醪糟,倒入砂鍋中燉45分鍾左右,加鹽調味,撒上香蔥花即可。


(2)百合燒香芋

【材料】芋頭500克,百合100克,

【調料】白砂糖、椰汁、牛奶、植物油、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

1.芋頭去皮,切成大小均勻的三角形小塊;百合洗淨,掰成小片。

2.炒鍋放植物油燒至五成熟,放入芋頭,用中火炸3分鍾,炸熟待用。

3.鍋中留底油燒熱,放入百合,用小火煸炒至斷生,放入芋頭,加入椰汁、牛奶、白砂糖,加入少許鹽、雞精,大火燒5分鍾即可


6. 人群養生

1. 男士:

(1)正確看待“秋乏”

當夏天的炎熱漸漸散去,秋天悄然而至。此時人們開始覺得精力不濟,疲憊困倦。這是因為人的身體在初秋會進入自我休整的階段,即“秋乏”。


作為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秋乏是人體由於夏季過度消耗而進行的自我補償,同時也是機體為了適應金秋的氣候而進行的自我修整,它能使機體內外的環境達到平衡,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

“秋乏”可以通過逐漸適應和調節來消除,不用擔心它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補充夏天消耗的能量,此時要適時攝取營養,同時通過適當的運動來順應氣候的變化,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

關鍵在於保持規律的作息。最好晚上10點鍾前入睡,中午補個小眠,從而讓秋乏得以緩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夜間0~4時是各個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的時刻,而中午12~13時是交感神經最為困乏的時刻,因此在這兩個時段裏,應該盡量保持休息狀態。

(2)冷水浴健身,從秋天開始

冷水浴又被稱之為“不流汗的血管體操”,它可以使神經係統的反應更為靈敏,促進血液循環。秋天人的體溫和大氣的溫度以及水溫相近,冷水浴不會對人體產生較強的刺激,十分適合此時進行。

冷水浴健身必須遵循漸進。包括季節上,“有秋入冬”,淋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調節“由高到低”,淋浴時間“由短漸長”等。冷水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頭麵浴,指的是用冷水對頭和臉部進行清洗;第二種是擦浴,指的是用冷水將毛巾浸濕,輕輕擦拭全身,但不要持續過長時間;第三種是淋浴,將水溫漸漸調低,時間控製在10分鍾(冬天5分鍾)之內,淋雨之後擦幹身體,選擇寬鬆的衣物穿上,用兩手摩擦關節,以防止關節炎。

雖然冷水浴對人體有諸多益處,但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重度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坐骨神經痛等患者不宜通過冷水浴進行鍛煉,兒童和年齡較高的人在進行這項鍛煉時也應多加注意。在空腹時,酒足飯飽之後,或者身體困乏之時都不適合從事這項鍛煉,另外,在感冒發燒時、支氣管發作時也要暫停此項鍛煉。

2.女士:

(1)初秋養生,養陰為上

立秋預示著收獲時節的來臨,天氣漸漸轉涼。劇傳統中醫研究表明,金秋時節陰氣逐漸滋長,而陽氣慢慢收斂。由於肺部受到燥氣的侵襲,會造成體內津液的損傷,如果可以按照四時的變化規律而養護陰氣,就能夠使得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至於散失,從而保證氣血的循環暢通,保證生命機能的順利運行。因此,若要在秋季保持身體的健康,應該著重養護陰氣。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陰氣分為兩種,一種是病理性的,這種陰氣是無用之物,應該排出體外;另一種是生理性的,這種陰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作為陽氣的根基,陽氣倘若不足則會連帶影響陽氣的聚集,因此在秋冬兩季對陰氣進行養護,有利於為春夏兩季陽氣生發打好基礎。

剛入秋時應該選擇口味清淡、潤肺養血的食物,以養護陰氣。年紀較長、胃腸比較脆弱的人,可以在早上喝點粥,既易於消化,也可以益骨生津。另外要注意適時補充水分,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藥物或者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清熱祛痰、滋陰益氣的中藥。

(2)潤肺除秋燥

《難經》中說:“其實人之根本也。”民間也有“人活一口氣”的說法,可見氣對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由於“肺主一身之氣”,肺部可以幫助機體聚合自然界中的氣,所以肺部的運行於氣具有相當大的關聯。肺比較脆弱寒氣入侵肺部會損傷人體的陽氣,而燥熱則會侵害肺部的陰液,多種肺病均可能由此而生。

初秋時節,天氣燥熱,口腔和鼻孔就是燥氣侵入肺部的突破口。倘若侵入肺部的燥氣不能及時化解,則會影響肺部的功能,使肺部的陰氣受到損害,並造成發熱、發冷、頭痛、少汗無汗、口幹舌燥、脈浮等症狀。而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慢性病的人,還有體質較弱、年紀較大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更應該注意。

初秋可多吃一些滋陰養肺、祛燥補氣的食品來預防體內的陰氣缺失,還應該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態。中醫認為,人的各種情緒都會通過影響氣機而引發各種病症,其中當人感到悲傷的時候,對肺部的傷害最為嚴重。在秋季要適當增強運動,這樣可以調養肺氣、提高呼吸係統的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各種器官抵禦寒冷能力。

3. 老人:

需要在精神上認識到,雖然秋天的燥氣會對人體造成損傷,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其加以防治的。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消除焦躁、平和心境、養護心氣,便能讓身體更好的適應幹燥的秋季。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寧信養神、強身健體尤為重要,可以適當飲用一些養心祛燥、寧心安神的藥茶,食用一些補陰祛燥的食物,讓身體更快的適應秋天的天氣。


秋天時節老人在強身健體時,務必要注意循序漸進,起初保持心跳占最大心率60%的運動量,運動時間控製在10分鍾以內,堅持每周有兩天的運動時間。持續一個月之後再慢慢增強運動量。一定要注意延續性,倘若半途而廢,運動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如果放棄鍛煉之後再重新運動的話,一就要像先前一樣循序漸進,不可突然進行大量運動。

4.孕婦:
秋季的氣候十分幹燥,人們容易感到口幹舌燥,皮膚缺水並有癢感,又是皮膚甚至會裂開並出血。在此期間,人們的情緒會較為焦躁,這樣不利於心髒係統的正常運行,並有可能誘發各種疾病。因此,靜心凝神、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心煩便顯得十分重要。


所謂寧心養神,首先就是讓心情平靜下來,不受煩躁的侵擾。清靜養神法是古代精神養生的基礎方法,也是人們寧心養神的最佳方法。早在唐朝,名醫孫思邈就有“多思則神殆,多念則智散,多欲則智昏,多事則勞形”的見解,而《醫鈔類編》中也有“養心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的記載。以上所述都表明保持平靜、樂觀的心情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7. 小常識

初秋運動有“四防”

立秋之後,天氣變得幹燥,早晚溫差逐漸增大,因此這個時期鍛煉身體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防感冒。立秋之後晨練,要記得關注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另外,不要沒運動就脫衣服,要先把身體活動開;運動後如果身體被汗水打濕,千萬不要穿著潮濕的衣服吹風,否則非常容易感冒。

第二,防受傷。鍛煉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熱身活動的強度,把關節和肌肉活動開再進行鍛煉。因為低溫會導致我們的肌肉神經和關節韌帶的靈活性降低,如果直接進入高強度的鍛煉狀態,非常容易發生拉傷扭傷等狀態。


第三,防秋燥。立秋之後,人們非常容易出現口幹舌燥、喉嚨腫痛、鼻出血、便秘等症狀。這是因為低溫和幹燥的環境極易使肝氣受影響,或偏旺、或偏衰,從而引發上述症狀。因此,鍛煉身體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多吃具有滋陰潤肺、補液生津作用的梨、蜂蜜、銀耳、芝麻等。

第四,防疲勞。“運動量越大,鍛煉效果越好”顯然是不成立的。運動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都講究限度。最好的鍛煉效果就是感覺輕鬆舒服。如果運動量太大,鍛煉後則會覺得疲憊不堪,甚至有頭暈頭痛、胸悶心悸、食欲減退。所以說鍛煉時一定要結合身體狀況,合理安排時間和強度。

8. 節氣習俗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隻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等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啃秋

城裏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裏,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四季養生

月份養生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