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後洗澡好嗎

作者:ronghua  時間:2018-12-13 07:18:0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如果是在吃飯以後洗澡的話自然是對於自己的身體非常不好的,因為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自己全身上下的血管都受到熱氣的刺激,使得血液流動速度變得加快,如果是本來就患有低血糖的患者就會出現病情發作的情況,從而導致自己身體虛脫,甚至是昏倒的並發症,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的。

 吃飯後洗澡好嗎

1、飽餐後和饑餓時不應洗澡。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2、酒後不應洗澡。酒精會抑製肝髒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恢複。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勞動後不應立即洗澡。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髒、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4、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在水溫過高時,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5、發燒時不應洗澡。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即使沒有高燒,疾病在急性發展期最好也不洗澡。患嚴重心髒病、高度貧血、尿毒症、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6、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7、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由於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癲癇。

 吃飯後洗澡好嗎

8、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老年人體力較弱,皮膚變薄,皮脂腺逐漸萎縮,洗澡過勤,皮膚容易變得幹燥,引起瘙癢。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甚至暈倒。

孕婦潔體三注意

婦女懷孕以後,身體各組織、係統均發生了一係列生理變化。皮膚上皮屑增多,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也旺盛,因此孕婦也必須注意皮膚衛生。孕婦潔體時要講究以下幾個方麵:

洗澡注意三個適當

1、次數適當。夏季酷熱,每天洗澡不可少於兩次;春秋氣候宜人,每周1~2次即可;寒冬臘月每兩周1次就足夠了。

2、時間適當。饑餓時、飽食後1小時以內不宜洗澡。水溫適當。無論春夏秋冬,浴水溫度最好與體溫接近(27℃~35℃)。太涼或太熱的水對皮膚造成的刺激,會影響孕婦的周身血液分布,不利母體健康及胎兒發育。

 吃飯後洗澡好嗎

3、方式恰當。淋浴比盆浴更適合孕婦,因為淋浴可防止汙水進入陰道,避免產前感染。再者,孕婦身體笨重,進出澡盆、浴缸不便,容易滑倒,使腹部受到撞擊。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