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

作者:小雨  時間:2014-07-08 10:03:46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大家對於何首烏應該有一些了解吧,在以前的很多的洗發水裏都會有這樣的成分,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已經很多了,關於何首烏的記載也已經是很多的了,它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它有延緩衰老,降血脂的很多的作用,那麼大家了解白首烏嗎,下麵我們來看看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

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

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大家了解嗎,對於何首烏應該有一些認識了吧,它的功效也是很多的,能夠解毒,潤腸通便,它含有很豐富的微量元素,白首烏是一種不常見的中藥,下麵來看看他們的區別。

何首烏藥用曆史悠久,唐代《何首烏傳》記載了何首烏的植物形態,以後曆代本草多有記載,與現代藥典收載的何首烏來源相同,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幹燥塊根。何首烏藥材商品多為厚片,外表麵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橫切麵呈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根據實際觀察有的多於11個),即習稱的“雲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以個大、外皮紅褐色、體重質堅實、斷麵顯雲錦花紋、粉性足者為佳。

生品何首烏與製何首烏加工炮製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相同。生何首烏的炮製方法是除去雜質後洗淨、稍浸、潤透、切塊、幹燥,飲片呈不規則的塊(有的不經切製直接用片);性味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具有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等功能,用於瘡癰、瘰鬁、風疹瘙癢、久瘧體虛、腸燥便秘等病症,用量3~6克。而製何首烏炮製方法是取何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置非鐵質的適宜容器內,燉至汁液吸盡,取出,幹燥;或用黑豆汁拌勻後蒸,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取出,幹燥。北京的方法是用黑豆汁加黃酒蒸,但是現在很少采用這種炮製方法了。

製何首烏呈不規則皺縮狀的塊片,厚約l厘米,表麵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質堅硬,斷麵角質樣,棕褐色或黑色;氣微,味微甘而苦澀。製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等功能,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等病症,臨床也用於血脂異常,或作為抗衰老藥物應用,用量為6~12克。因何首烏含有卵磷脂、蒽醌類衍生物,並含豐富的鈣、鋅、鐵等無機元素,以及氨基酸類化合物等成分,有延緩衰老、降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菌等藥理作用。生何首烏因含有結合性的蒽醌類衍生物,具有致瀉作用,所以臨床使用生何首烏較少,而主要應用製何首烏。

與何首烏不同,白首烏別名隔山消、始載於宋代《開寶本草》,是少用中藥,在北京等地中醫臨床基本不用,為蘿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Wight或戟葉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的塊根。前者在江蘇部分地區應用並有栽培,後者又名“泰山何首烏”,產於山東等地。還有的地區將同屬多種植物作為白首烏民間應用。白首烏藥材呈類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縱切的半圓柱形、梭形,外表麵淡黃棕色至灰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實,斷麵或切麵白色,粉質。需要注意的是,白首烏沒有何首烏那樣的“雲錦花紋”,味初甜後苦。

白首烏性味甘、微苦、平,歸肝、腎、脾、胃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等功效,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陽萎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癰瘡腫毒等症,常用量為6~15克。白首烏即牛皮消中含有較高的磷脂、甾體酯苷、氨基酸等成分,戟葉牛皮消含有苷類、磷脂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降血脂等藥理作用。它的功用與何首烏完全不同,臨床應用應注意區別。

對於白首烏與何首烏的區別大家應該知道了吧,白首烏一般是不常用到的一種中藥,而何首烏的藥用價值卻是很高的,他們的一些應用是完全不同的,在臨床上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注意區別開來,以免誤用了。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