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咽喉> 喉癰

喉癰簡介

相關問答

  喉癰,中醫病名。是指因髒腑蘊熱,複感外邪,熱毒客於咽喉,腐血敗肉,釀成癰膿。以咽喉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吞咽困難、高熱等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據其發生部位不同而有喉關癰、裏喉癰、頜下癰、上齶癰等名。本病以喉關癰、會厭癰為常見,多發於青壯年。裏喉癰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西醫的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會厭炎及會厭膿腫、咽後膿腫、咽旁膿腫等疾病可參考本病進行辯證施治。

【詳情】

01喉癰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喉癰多因髒腑蘊熱,複感風熱邪毒,或異物、創傷染毒,內外熱毒搏結咽喉,灼腐血肉為膿,毒聚而成癰腫。其具體發病原因如下所述。

 1、外邪侵襲,熱毒搏結

  咽喉為肺胃所屬,風熱邪毒乘虛侵襲,循口鼻入肺係,咽喉首當其衝,邪毒與氣血搏結不散,導致氣血壅聚而為病。

 2、熱毒困結,化腐成膿

  外邪不解,入裏化熱,引動髒腑積熱上攻,內外火熱邪毒搏結於咽喉,熱毒流竄困結於一處,灼腐血肉而化為膿。

 3、氣陰耗損,餘邪未清

  火熱邪毒久灼咽喉,又因咽痛飲食難進,加之清解攻伐,氣陰兩傷,餘邪未清。

02喉癰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喉癰絕大多數患者經恰當治療,排出膿液後,瘡口愈合而痊愈,預後良好。極少數患者因體質虛弱,或未及時有效地治療等原因,膿毒蔓延,可並發急喉風;或熱入營血,熱盛動風;或侵蝕破壞脈絡導致大出血等危症。

03喉癰有哪些典型症狀

  喉癰所在部位不同,臨床症狀有所差異,其具體臨床表現如下所述。

 1、喉關癰

  乳蛾發病數日後發熱持續或加重,一側咽痛加劇,吞咽時尤甚,痛引耳竅,吞咽困難,口涎外溢,言語含糊,似口中含物,湯水易從鼻中嗆出,甚則張口困難。

 2、裏喉癰

  發病較急,畏寒、高熱、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難、吸奶時啼哭或嗆逆,嚴重者可致呼吸困難、鼾聲大、易驚醒。

3、頜下癰

  咽痛及頸側劇烈疼痛,還可見吞咽障礙、言語不清、張口困難。全身可伴有高熱、畏寒、食欲不振、頭痛、乏力等。

 4、會厭癰

  起病急驟,咽喉劇痛、吞咽困難、張口流涎、言語含糊,甚則呼吸困難。

04喉癰應該如何預防

  喉癰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預防,其具體預防措施如下所述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冷暖適宜,預防外邪侵襲

  2、積極治療咽喉部急慢性疾病,保持口腔衛生

  3、適當多飲水,注意休息吞咽困難者,宜進半流質或全流質飲食,以養護胃氣忌食辛辣炙煿、醇酒厚味

  4、積極治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膿已成應及時排膿,保持引流通暢,並適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05喉癰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喉癰所在部位不同,檢測結果有所差異,其具體檢測方法如下所述。

1、喉關癰

  急重病容,張口時表情痛苦,頭偏向一側,患側齶舌弓上方紅腫隆起,軟齶紅腫,懸雍垂水腫,並偏向對側;或患側齶咽弓紅腫,喉核被推向前下方。若患處紅腫高突,觸之有波動感,示已成膿,此時穿刺可抽出膿液。

2、裏喉癰

  呈急性麵容,咽後壁一側隆起,黏膜紅腫;膿腫較大者,可將患側齶咽弓及軟齶向前推移。患側頜下臖核腫大,壓痛明顯。頸側位X線片,可見咽後壁隆起之軟組織陰影,有時尚可見液平麵。

 3、頜下癰

  急重病容,頸部僵直,患側頸部、頜下腫脹,明顯壓痛,成膿後可有波動感,穿刺可抽出膿液。患側喉核及咽側壁向咽中線突起,但喉核不腫。頸部B超或CT掃描可顯示膿腫大小。

 4、會厭癰

  急重麵容,有呼吸困難表現,口咽部檢查多無明顯病變,間接喉鏡檢查見會厭充血腫脹,或腫如球狀;如癰腫已成,則見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黃白色膿點。喉部X線側位片顯示會厭腫大。

06喉癰病人的飲食宜忌

  喉癰患者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其具體飲食注意事項如下所述。

一、喉癰患者宜食飲食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化痰止咳的食物。

  3、宜吃消腫止痛的食物。

一、喉癰患者宜忌飲食

  1、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豬油,肥肉、牛油等。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薑等。

  3、忌吃腥發的食物,如鰱魚、鯉魚、羊肉等。

07西醫治療喉癰的常規方法

  喉癰的主要特征是咽喉劇烈疼痛,局部紅腫、化膿,其病變進程均可分為醞釀期、成膿期、潰膿期。辨是否成膿乃辨證之關鍵,及時采取排膿治療,對縮短病程至關重要。其具體治療方法如下所述。

一、治療原則

  散表清熱、解毒消腫。

二、證治分類

 1、內治

  (1) 外邪侵襲,熱毒搏結

  症狀:喉癰初起,咽痛逐漸加重,吞咽不利,吞咽時疼痛尤甚,發熱惡寒,頭痛,周身不適,口幹,咳嗽痰多,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檢查可見患處黏膜色紅漫腫或頜下腫脹,觸之稍硬。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藥:銀花、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荊芥、防風、連翹、白芷。

 (2) 熱毒困結,化腐成膿

  症狀:咽痛劇烈,脹痛或跳痛,痛引耳竅,吞咽困難,口涎外溢,或張口困難,言語不清,如口中含物,或咽喉阻塞,吸氣難入。伴高熱,頭痛,口臭口幹,便結溲黃,舌質紅,苔黃厚,脈洪數有力。檢查可見患處紅腫高突,或隆起頂部紅裏泛白,觸之有波動感,穿刺可抽出膿液。頜下有臖核。

  治法:瀉熱解毒,消腫排膿。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

  常用藥:銀花、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防風、白芷、貝母、天花粉、穿山甲、皂角刺、甘草。

(3) 氣陰耗損,餘邪未清

  症狀:咽痛逐漸減輕,身熱已平,紅腫始退,咽幹口渴,倦怠乏力,懶動少言,舌紅或淡紅,苔薄黃而幹,脈細數。檢查見患處紅腫突起已平複,黏膜色紅欠潤,或潰口未愈合。

  治法:益氣養陰,清解餘毒。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

  常用藥:沙參、麥門冬、玉竹、天花粉、扁豆、甘草、桑葉、太子參、金銀花、蒲公英。

 2、外治

(1)吹藥:可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噴劑吹喉關紅腫處,每日數次。

(2)含服:可用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中藥含片、滴丸含服。

(3)含嗽:可用金銀花、桔梗、甘草煎水或用內服中藥渣再煎之藥液,冷後頻頻含嗽。

(4)超聲霧化吸入:可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如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藍根、丹皮、赤芍等,煎水,每次用20~30ml做超聲霧化,每日1~2次。

(5)外敷:頜下腫痛明顯者,可用紫金錠或如意金黃散,以醋調敷,每日1次;亦可用木芙蓉葉60g,紅糖6g,搗爛外敷腫痛處。

(6)排膿:喉癰成膿之後,應及時排膿。可行穿刺抽膿,或切開排膿;裏喉癰應采取仰臥垂頭位,並在做好抽吸痰液及氣管切開器械的準備下進行,以防膿腫突然破裂,膿液湧入氣道,導致窒息。

三、其他療法

  1、擒拿法

  適用於咽喉癰,咽喉腫塞,疼痛劇烈,湯水難入者。

2、針灸療法

  (1)體針:咽喉腫痛甚者,針刺合穀、內庭、太衝等穴以消腫止痛,用瀉法,每日1次。張口困難者,針刺患側頰車、地倉穴,以使牙關開張。

(2)刺血:癰腫未成膿時,可酌情用三棱針於局部黏膜淺刺5~6次,或用尖刀輕輕劃痕使其出血,以瀉熱消腫止痛。高熱者,用三棱針刺少商、商陽或耳尖,每穴放血數滴,以瀉熱解毒。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