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由腎水久虧,相火炎上。或因過食煎炙濃味辛熱等物,積熱於胃,口臭口渴,舌燥苔黃,牙齦腫痛,口舌破爛,乃相、胃二火熏肺而成。
本病患者自覺局部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疾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及時治療。
本病可見齶部的小出血點、軟齶淺表潰瘍、軟齶疼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自覺局部有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局部紅、腫、癢、痛、熱。
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明顯,局部起水泡,無感染結痂後2~3周愈合。
深達皮下組織。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
本病患者應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微循環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本病可進行血常規,耳、鼻、咽拭子細菌培養,吞咽試驗以及喉鏡檢查。患者症狀可見齶部的小出血點、軟齶淺表潰瘍、軟齶疼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喉瘡對飲食無特殊要求,推薦患者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製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中醫治療使用魚腥草30克,青黛10克,白芷10克,牛黃3克,冰片3克,貝母10克,玄參15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藥研成細末,日服2次,每次一小勺,3~5克,含化,餘藥渣白開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