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咽鼓管感染止呼吸道感染後,鼻咽部分泌物可因擤鼻、吞咽及嘔吐等進入鼓室,也是造成中耳炎最多見的途徑。
2、外耳道感染比較少見,如戰時火器震傷,挖耳損傷,拳擊和跳水引起鼓膜破裂後感染。嚴重的外耳道炎,久之鼓膜糜爛潰破亦可引起鼓室感染。
3、血行感染最少見,急性重度傳染病和膿毒血症,細菌經動脈直接進入鼓室,亦可由靜脈血栓感染而進入鼓室。
小兒化膿性中耳炎主要並發症包括:急性乳突炎、骨膜下膿腫、麵癱、腦膜炎等,疾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危害患者的健康,要及時治療。
嬰幼兒不懼陳訴病痛的能力,常表現為不明原因的搔耳、搖頭、哭鬧不安。全身症狀較重,發熱,常伴有消化道中毒症狀如惡心、嘔吐、腹瀉等。由於2歲以內小兒的岩鱗縫尚未閉合,中耳粘膜與硬腦膜之間有豐富的血管及淋巴管聯係,故中耳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可影響鄰近硬腦膜,出現腦膜刺激征。
1、初期高熱時,多飲開水
2、保持外耳道幹淨,但不能重拭重擦
3、睡眠時患耳應在下側,同時注意不能受到壓迫
4、如為小兒,在哺乳時,要采取適當的體位,宜頭高腳低,禁止臥位喂奶
5、按時服藥及換外用藥換藥器具注意嚴密消毒
6、換藥時應囑患者側臥或將頭傾向一側肩部,並牽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後上方牽引,兒童則向後下,然後滴入或納入藥物
7、忌進辛辣食物及酒類病兒的乳母,也應忌以上諸物
8、冬天滴用的水劑,應加溫一些,溫度需與體溫相接近簡便法:在滴藥前10分鍾,將藥藏在貼身的衣服口袋裏
1、早期檢查:鼓膜鬆弛部充血、緊張部周邊及錘骨柄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此期為時不久,常被忽視,特別是小兒更不易覺察。
2、中期檢查:鼓膜彌漫性充血,伴腫脹,向外膨出,初見於後上部。後漸全部外凸。正常標誌難以辯認。血象: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加。
3、晚期檢查:鼓膜穿孔前,局部先出現小黃點。穿孔開始一般甚小,不易看清,徹底清潔外耳道後,方可見到鼓膜穿孔處有閃爍搏動的亮點,有膿液自該處湧出(耳部)。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聾。
4、恢複期檢查:可見鼓膜緊張部小穿孔,外耳道內有膿性分泌物或幹燥。
一、宜吃健脾補腎的食物
1、宜吃補養氣血,促進消化食物。
2、宜吃堅果類,蔬菜,水果等。
二、急性患者忌辛辣食
1、忌吃蛋類及其它發性食物。
2、忌吃過食肥膩、寒涼生冷。
1、耳用滴劑通常有水、酒精和甘油製劑,內溶有廣譜抗生素,如青黴素、氯黴素、紅黴素及多粘菌素等,忌用新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等耳毒性藥物。可溶有硼酸、硼砂、石炭酸和磺胺等,亦可溶有中草藥如黃連素、地黃等。用藥時患耳朝上側臥,先用3%雙氧水清洗,拭淨後再滴用製劑,一定要堅持一日2~3次清洗滴藥。滴藥後可按壓耳屏向耳道口內,或以手掌按壓耳門,促使藥液進入鼓室內。同時可作多次吞咽動作,以利藥物進入鼓室。早期膿液較多,應選甘油或水溶液製劑,晚期宜選用酒精或水溶液滴劑,以促進消炎幹燥。忌用有色藥液如龍膽紫、紅汞和碘製劑,以免染色無法觀察病變。
2、耳用粉劑膿液很少,為促進早日幹燥,可噴撒粉劑,如氯黴素、硼酸粉、碘胺和強的鬆等,忌大量使用,以免與膿粘結成塊,阻塞引流,誘發顱內並發症。
3、全身治療應根據膿培養及藥敏試驗,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應大劑量,以保持血內高濃度,最少應用一周以上。亦可服用中藥,切忌用藥量小,時間短,更換頻繁,以免細菌產生耐藥性,使病程延長,或形成隱蔽性中耳炎,一時好轉,短期內又再度惡化。如治療恰當,85%~90%病人在兩周內中望痊愈,小穿孔可能愈合,聽力恢複正常。大穿孔中以進行手術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