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 外耳道癤

外耳道癤簡介

相關問答

  外耳道癤(waierdaojie)是外耳道軟骨段皮膚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症。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種多發病,夏季更為多見。外耳道癤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為外耳道軟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為單個,亦可多發。主要症狀為劇烈的、跳痛性耳痛,張口、咀嚼時尤甚,常向頭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適感或體溫升高。若癤腫較大阻塞外耳道時可有聽力減退,癤腫破潰則症狀減輕。

【詳情】

01外耳道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外耳道癤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多為單個亦可多發。多因挖耳損傷皮膚或遊泳後外耳道積水使表皮軟化細菌感染所致。化膿性中耳炎膿液的刺激、外耳道濕疹或全身因素如糖尿病等亦可為其誘發因素。

  高溫和濕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發病,常為葡萄球菌感染。外耳道為綠膿杆菌寄生部位之一,故外耳道炎患者有70%以上可由綠膿杆菌引起。病理改變是急性化膿性炎症,有組織充血、滲出、中性粒細胞聚集等;繼而細胞受損、組織破壞加以病菌體等形成胺性物質。因金黃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膿栓形成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個特征。

02外耳道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嚴重病例可引起耳後軟組織腫脹,應與急性乳突炎鑒別。耳後淋巴結化膿引起的膿腫發生位置在乳突骨膜之上,要注意與耳後骨膜下膿腫鑒別。外耳道癤患者就要在發病初期就及時地進行醫治,減少自己的痛苦的同時也使得自己盡早康複。

  外耳道癤的主要並發症有外耳道狹窄和聽力減退。外耳道是一條自外耳門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全長約2.1―2.5cm。外1/3為軟骨部,內2/3為骨性部,外耳道癤會引起外耳道變窄。癤腫堵塞外耳道時聽力可減退。

03外耳道癤有哪些典型症狀

  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體衰弱者易患本病和複發。外耳道癤主要症狀為劇烈耳痛,咀嚼、張口及嗬欠時疼痛加劇。重者耳痛放射至同側頭部,可有聽力減退。嬰幼兒不能主動陳述耳痛,表現為哭鬧不安,向患側臥時加重。尚可有體溫升高或腹瀉。

  檢查時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疼痛加重。外耳道軟骨部局限性紅腫,可見一個或多個半圓形隆起,觸痛明顯。發病4~5天後,癤腫成熟,頂部可見黃色膿點,破潰後可見稠純膿少許。鼓膜正常或輕度充血,因外耳道腫脹,鼓膜常不易窺及。可有耳前、耳後或耳下淋巴結腫大,壓痛。對反複屢發的病例,注意詢問有無糖尿病史,必要時查血糖。

04外耳道癤應該如何預防

外耳道軟骨部毛囊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癤,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是一種多發病,夏季更為多見本病的關鍵在於預防,具體的預防有平時禁止掏挖耳朵;患病後,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鬆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濕度這樣則易腐、易排毒而也易於愈合;外耳道要保持幹燥潔淨;擦去汙穢時,切忌粗暴或反複重擦;在病起初期或癤腫未成熟之際,可於耳外部熱敷,每天3-4次;睡眠時病耳宜在下側,但要注意不要讓其受到壓迫;疼痛較重難忍時,可針刺合穀、內關、少商穴以鎮痛在愈合之初,必然產生輕微瘙癢感,切勿狂搔亂掐並且注意處理全身性誘發病因

05外耳道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外耳道癤的表現明顯,一般容易診斷。無特殊檢查,做體格檢查可以確診。外耳道癤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彌漫性外耳道炎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如有發熱等全身反應,應化驗白細胞或血常規;對癤病還應檢查血糖和尿糖,作膿液或血的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

06外耳道癤病人的飲食宜忌

  外耳道炎患者飲食上忌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裏紅、薑、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宜吃對於患者的身體有所幫助的蔬菜和水果,如豬肝、馬蹄(荸薺)、蓮藕、西紅柿、蘋果、提子、紅蘿卜、菠菜、雪梨等。術後給予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的半流質飲食或軟食,避免過硬等刺激性食物。

07西醫治療外耳道癤的常規方法

  外耳道癤的治療原則是控製感染,引流膿液。使在早期促使炎症消退,局部化膿時及早使膿排出體外,並及時消除全身性不良反應。可用硫酸多粘菌素E及硫酸新黴素混合液滴耳,每次3滴,每日3次,共10d。1%~2%酚甘油或10%魚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內,或局部塗中藥消腫散加2%達克羅寧黃連素軟膏,必要時給抗菌藥物及鎮痛藥。

  初起紅腫階段可先選用熱敷或透熱、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每4—6小時一次,每次20-30分鍾。也可敷貼中藥金黃散(加油類調成糊狀)、玉露散(莢蓉葉碎末加油成糊狀)或西藥龜石脂軟膏。已成膿階段見膿點或有波動感時,停用其他治療方法,改用石炭酸點塗膿點或用針頭、刀尖將膿栓剔出(勿用一般的切開法)。出膿後敷以呋哺西林、依沙吖啶(利凡諾)濕紗條或玉紅膏、黃連膏,直至病變消退。禁忌擠壓化膿病變。全身反應較重時,如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應用抗菌西藥,常首選青黴素或磺胺甲曙唑加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或用中藥仙方活命欽、普濟消毒飲等。外耳道癤病患者在外耳道癤消隱期間,可用中藥防風通聖散或三黃丸。反複發病者,應注意有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營養不良等,並給予相應的治療。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