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疔的致病菌大部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1、最常見的誘因為挖耳,遊泳和洗澡時耳進水。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外耳道濕疹易引發該病。
3、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貧血、尿毒症、內分泌紊亂等患者易患此病。
耳疔主要有疼痛劇烈,咀嚼或張口時疼痛加劇,一般在5~7天癤腫成熟破潰後,疼痛減輕。癤腫堵塞外耳道,可致聽力下降。該病一般預後良好,無並發症。
耳疔的症狀主要有:
1、耳痛疼痛劇烈,咀嚼或張口時疼痛加劇,一般在5~7天癤腫成熟破潰後,疼痛減輕。
2、癤腫破潰可有膿性分泌物流出。
3、聽力下降癤腫堵塞外耳道,可致聽力下降。
預防耳疔應注意耳部衛生,戒除挖耳習慣,避免汙水入耳遊泳前可用塗有凡士林的棉球堵塞於外耳道口,以防汙水入耳如有水灌入,應外耳道口朝下,單足跳躍,使耳內積水倒出,以免汙水浸漬而致病
耳疔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如疼痛劇烈、咀嚼或張口時疼痛加劇,癤腫破潰可有膿性分泌物流出。相關的輔助檢查包括耳鏡檢查以及聽力檢查。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升高。
耳疔屬於皮膚組織感染性疾病,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食入過多的糖和脂肪,因為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多與糖代謝和脂代謝有關,多脂多糖的食物能使病情加重。
耳疔的治療措施主要有:
1、發病早期耳疔未成熟時,局部用2%碘酊或魚石脂軟膏塗抹,同時使用微波、紅外線照射等治療,有助於耳疔的吸收。未成熟的耳疔嚴禁切開,以免造成炎症加重並擴散。
2、耳疔成熟後,如果未能自行破潰,可以切開引流。應沿外耳道長軸方向切開,避免可能造成外耳道狹窄,根據病情逐日或隔日換藥,直到痊愈。
3、嚴重的耳疔還需口服抗生素,可進行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根據結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