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耵聹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聹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聹缺乏時,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內分泌紊亂、慢性便秘和貧血等也易誘發此病。
3、外傷:挖耳時不慎損傷外耳道皮膚,或異物擦傷皮膚,可導致細菌進入表皮層甚至真皮層,引起感染。
4、水液浸漬:遊泳或衝洗外耳道後,若耳內未拭幹淨,皮膚受浸漬,破損,易招致感染。
5、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膿性外耳道炎的膿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膚抵抗力降低。
6、變態反應:外耳道在變態反應基礎上,繼發感染。如外耳濕疹患者易並發外耳道炎。
7、溫度和濕度變化:溫度上升和濕度增加常可導致耵聹的化學性質變化和耵聹腺管堵塞,從而降低了它的防禦能力。
慢性外耳道炎耳部經常會產生不適感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聽力將逐漸減退,可能導致耳聾。有細菌混合感染時,充血腫脹加重。
慢性外耳道炎主要表現症狀為:耳癢、耳悶脹感、耳漏、聽力減退等,是外耳道皮膚和皮下膚組織的慢性或複發性炎症。慢性者可見外耳道皮膚增厚,有上皮脫屑現象。真菌性者外耳道有青煙色、黑色或黃白色黴苔,可見菌絲,與皮膚接觸處呈痂狀。將其除掉後,可見外耳道皮膚有充血、糜爛現象。有細菌混合感染時,充血腫脹加重。
首先應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汙水入耳,在洗頭,遊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幹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要注意保持耳部幹燥,避免損傷
1、未病時就注意衛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濕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幹淨與幹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並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
2、既病之後,切忌水洗,如其汙穢或痂皮堆積,可先用植物油塗擦,待其疏鬆之後,再用紗布或消毒過的軟紙輕輕擦淨,實在必須洗滌者,用苦參湯
3、按時更換外用藥,按時進服內服藥
4、癢時忌搔抓,必要時泡些食鹽水,滴在癢處,其濃度以能達到止癢為標準,如是小兒要防止他亂抓搔擦
5、患病期間,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裏紅,薑,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6、洗澡,理發,浴身,注意防止汙水入內,在洗頭,遊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幹淨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後禁止遊泳
8、忌一切海味鮮發物,榨菜,芥菜,雪裏紅等食物
取外耳道內之痂狀分泌物加10%氫氧化鈉或硫化鈉的酒精溶液使之溶解。塗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菌絲及圓形或橢圖形孢子,即可診斷。但在有混合感染的分泌物中;往往不能發現真菌。
1、患病期間,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裏紅,薑,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2、洗澡,理發,浴身,注意防止汙水入內,在洗頭,遊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幹淨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3、患病之後禁止遊泳。
4、忌一切海味鮮發物,榨菜,芥菜,雪裏紅等食物。
慢性外耳道炎的治療十分困難,首先應去除病因,避免過敏原,定期清理外耳道,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局部滴用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或外耳道內填入浸有抗生素溶液的小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