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空軍升空飛行越高,大氣壓力越低,而鼓室內壓力相對變高。當鼓室內外壓力差達2kPa時(相當152米高空),鼓室內氣體便會自咽鼓管逸出,借以保持鼓室內外壓力平衡。如繼續淩空飛高,每當壓力差達到1.5kPa,咽鼓管就可自動啟開一次進行調節。因此升空爬高,不易發生鼓室創傷。反之,從高空下降,外界氣壓增高而鼓空內壓力逐漸變小,外界氣體很難衝開咽鼓管而進入鼓室。據Armstrong(1937年)測試,從高空下降,鼓空內外壓力差達12kPa時,咽鼓管也不能自動開放。1947年McGibbon研究,從高空驟降和從低空驟降所引起的鼓室壓差完全不同,如在高空9144米下降到6096米,下降3048米,壓力差為16.4kPa,而在低空由3657.6米降到609.6米,同樣是下降3048米,鼓室壓力差卻為29.7kPa,二者相關幾乎達一倍。可見,低空俯衝飛行比高空俯衝壓力差大,因此鼓室創傷發生率也比較多,常發生在1000~4000米高空。潛水員下水,每下降10米深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如不吸入壓縮空氣,同樣也會引起鼓室創傷。一旦鼓室形成負壓,鼓膜便發生內陷,粘膜血管也擴張水腫,甚至可發生出血。
氣壓創傷性中耳炎可並發鼓膜破裂、耳內劇痛、耳鳴、耳聾加重,並有眩暈、惡心、嘔吐等,一般持續半天到兩天,症狀即逐漸消失。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
飛行逐漸升高,或潛水員逐漸上升水麵,鼓室均是由高壓進入低壓,咽鼓管能夠定時開放調節,故較少發生症狀,偶有發悶、耳鳴,反之,如驟然俯衝下降或急速下沉,咽鼓管便失去調節功能,特別在病理狀態下,很易發生鼓室創傷,首先出現劇烈耳鳴、耳聾、耳內有水感,耳痛可放射到顳問及麵頰,最後壓力達14kPa以上時,鼓膜破裂、耳內劇痛、耳鳴、耳聾加重,並有眩暈、惡心、嘔吐等,一般持續半天到兩天,症狀即逐漸消失。
從事飛行或潛水前,應詳細進行體格檢查,對鼻腔、鼻咽等處有慢性炎症或阻塞性病變或中耳感染者應積極治療有急性鼻炎、鼻竇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者應暫停飛行或潛水飛機下降時不可入睡,並不斷作吞咽動作,如口嚼橡皮糖、打嗬欠、喝飲料或捏鼻閉口鼓氣,以促使咽鼓管不斷開放對職業飛行員或潛水人員應進行咽鼓管開放運動訓練,如吞咽、提喉、軟齶運動與下頜運動等
對氣壓創傷性中耳炎做耳鏡檢查,輕者可見鼓膜內陷,鬆馳部及錘骨柄等處充血;重者可見鼓室積液,透過鼓膜可見液平麵或氣泡;有的鼓室積血,鼓膜可呈深藍色或紫色,有時鼓膜表麵有血皰、淤斑,或有裂隙狀的鼓膜穿孔,常為傳導性耳聾。
急性患者忌食蔥、蒜、蝦、蟹,少食蛋類及其它引發毒邪的食物;慢性患者不能過食肥膩、寒涼生冷之品。脾虛、腎虛的慢性患者,可多用健脾補腎之品,如淮山藥、扁豆、薏米、黨參、枸杞、杜仲、芡實、核桃、栗子、黑豆、豬羊腎、狗脊骨、甲魚等。
氣壓創傷性中耳炎的治療有多種方法,在臨床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1、飛行員、潛水員上呼吸道感染時,禁忌上崗工作,有鼻、鼻竇和鼻咽區域疾病者,應積極進行治療。
2、民航旅客飛行期間應不時進食果品飲料,進行咀嚼吞咽,促進咽鼓管開放,調節氣壓,如耳內不適應可以主動自行擤鼻吹張,如果仍然不張可滴用麻黃素後再吹張,小兒可讓其吹奏玩具或給予哺乳。
3、咽鼓管吹張失敗者,在飛機著陸或潛水員出水後,可送入壓力艙內進行治療,或給予含氦的氧氣吸入(氦氧比例為4∶1)4~10分鍾,流量為8L/min,壓力為1.6kPa,因氦分子量輕,彌散力較氮氣大2.5倍,吸入後可加速氣體擴散,加大鼓室壓力。
4、咽鼓管通氣失敗,或鼓室積液很多,可行鼓膜切開,於後下方置管長期引流,給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