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胸腔> 胸廓出口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征簡介

相關問答

  胸廓出口上界為鎖骨,下界為第一肋骨,前方為肋鎖韌帶,後方為中斜角肌。臂叢血管神經經肋鎖間隙到達腋窩三角底部,任何可使胸廓出口通道狹窄的原因均會導致神經血管壓迫而產生症狀。其中骨性卡壓包括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一肋骨變異及鎖骨骨折後骨痂形成等。軟組織因素包括異常纖維束帶、Sibson氏筋膜、斜角肌、鎖骨下肌、胸小肌等先天性或後天性改變。Forlada等在解剖研究時發現肩胛橫韌帶和第一肋骨之間有一塊多餘的肌肉稱為後鎖骨下肌,該肌肉也可能是引起TOS的一個原因。此外,臂叢神經先天性變異、頸肩部的急性牽拉傷、長期的姿勢不良、頸肩部的肌肉失衡、巨乳、肥胖等也是引起TOS不可忽視的因素。將TOS分為臂叢上幹型、下幹型和混合型三大類。以往多認為下幹型TOS的病理基礎是斜角肌三角的下方第一肋抬高或是前中斜角肌在第一肋上的止點部位寬大或呈弓形向上卡壓T1和C8神經根。而陳德鬆等在解剖研究時發現T1神經根或臂叢下幹在小斜角肌近段起源的腱性組織上跨過,因此認為小斜角肌的腱性纖維是臂叢下幹或T1神經根受壓的原因。同時他們發現前中斜角肌在C4、C5橫突前後結節的交叉腱性起點是C5、C6,有時包括C7神經根或臂叢神經上幹的原因。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病因學壓迫神經和/或因管的原因有異常骨質,如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1肋骨或鎖骨兩叉畸形,外生骨疣,外傷引致的鎖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頭脫位等情況。此外有斜角肌痙攣、纖維化;肩帶下垂和上肢過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變狹窄,產生鎖骨下血管及臂叢神經受壓迫症狀。此外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麵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也可使肋鎖間隙縮小,神經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發病機理胸廓上口上界為鎖骨,下界為第1肋骨,前方為肋鎖韌帶,後方為中斜角肌。上述肋鎖間隙又被前斜角肌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鎖骨下靜脈位於前斜角肌的前方與鎖骨下肌之間;鎖骨下動脈及臂叢神經則位於前斜角肌後方與中斜角肌之間。病理改變神經受壓損傷常為假炎性腫脹樣,感覺纖維最先受累,運動神經僅在晚期出現受壓。此症狀嚴重,較難恢複。神經受壓時間過久則會通過交感神經導致血管舒縮障礙。鎖骨下動脈血管壁可發生改變,動脈外膜增厚,間質水腫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內血栓形成。早期血栓為纖維素血小板型,可出現雷諾氏(Raynaud)現象。交感神經纖維收縮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靜脈在過度外展或內收時受到壓迫,可觀察到血液逆流停滯和外周靜脈壓上升,壓迫消失後恢複正常。靜脈壁反複損傷可發展類似炎症後纖維化樣改變,靜脈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狀態,且口徑明顯減小,形成側支循環。早期發展趨勢為靜脈血栓,如側支循環尚未形成,則可引起指端壞死改變。分為神經受壓和血管受壓兩類,神經受壓的症狀較為多見,也有神經和血管同時受壓。

【詳情】

01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考慮是由頸椎疾病,臂叢或上肢周圍神經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縱隔疾病等疾病引起。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症狀為神經壓迫,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胸廓出口綜合征是一種最常見的綜合症。

  壓迫神經和/或血管的原因有異常骨質,如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1肋骨或鎖骨兩叉畸形,外生骨疣,外傷引致的鎖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頭脫位等情況。此外有斜角肌痙攣、纖維化;肩帶下垂和上肢過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變狹窄,產生鎖骨下血管及臂叢神經受壓迫症狀。此外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麵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也可使肋鎖間隙縮小,神經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

  胸廓上口上界為鎖骨,下界為第1肋骨,前方為肋鎖韌帶,後方為中斜角肌。上述肋鎖間隙又被前斜角肌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鎖骨下靜脈位於前斜角肌的前方與鎖骨下肌之間;鎖骨下動脈及臂叢神經則位於前斜角肌後方與中斜角肌之間。

  神經受壓損傷常為假炎性腫脹樣,感覺纖維最先受累,運動神經僅在晚期出現受壓。此症狀嚴重,較難恢複。神經受壓時間過久則會通過交感神經導致血管舒縮障礙。鎖骨下動脈血管壁可發生改變,動脈外膜增厚,間質水腫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內血栓形成。早期血栓為纖維素血小板型,可出現雷諾氏(Raynaud)現象。交感神經纖維收縮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靜脈在過度外展或內收時受到壓迫,可觀察到血液逆流停滯和外周靜脈壓上升,壓迫消失後恢複正常。靜脈壁反複損傷可發展類似炎症後纖維化樣改變,靜脈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狀態,且口徑明顯減小,形成側支循環。早期發展趨勢為靜脈血栓,如側支循環尚未形成,則可引起指端壞死改變。

  分為神經受壓和血管受壓兩類,神經受壓的症狀較為多見,也有神經和血管同時受壓。

  神經受壓症狀有疼痛,感覺異常與麻木,常位於手指和手的尺神經分布區。也可在上肢、肩胛帶和同側肩背部疼痛並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覺消失,運動無力,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

  動脈受壓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麻木、疲勞、感覺異常、發涼和無力。受壓動脈遠端擴張形成血栓使遠端缺血。靜脈受壓有疼痛、腫脹、痠痛、遠端腫脹和紫。

02胸廓出口綜合征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症狀為神經壓迫,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胸廓出口綜合征是一種最常見的綜合症。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導致其他並發症。

  早期血栓為纖維素血小板型,可出現雷諾氏(Raynaud)現象。交感神經纖維收縮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靜脈在過度外展或內收時受到壓迫,可觀察到血液逆流停滯和外周靜脈壓上升,壓迫消失後恢複正常。靜脈壁反複損傷可發展類似炎症後纖維化樣改變,靜脈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狀態,且口徑明顯減小,形成側支循環。早期發展趨勢為靜脈血栓,如側支循環尚未形成,則可引起指端壞死改變。

03胸廓出口綜合征有哪些典型症狀

  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症狀為神經壓迫,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胸廓出口綜合征是一種最常見的綜合症。本病的臨床表現因神經、血管或兩者是否受壓及其程度不同而表現各異。

  胸廓出口綜合症分為神經受壓和血管受壓兩類,神經受壓的症狀較為多見,也有神經和血管同時受壓。

 一、神經源性症狀

  主要由壓迫臂叢神經引起,較血管受壓的症狀常見。絕大多數患者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和麻木感。運動無力、小魚際肌及掌間肌萎縮約占10%,症狀表現為尺側神經支配的前臂和手的內側、第5手指和第4手指的側麵。疼痛發生在頸肩部,也可累及前臂和手。疼痛和麻木可因過度用力,伴上肢外展和頸部過伸體位時出現或加重。體格檢查無異常發現。部分患者前臂和手內側感覺異常和麻木,小魚際肌和掌間肌萎縮,出現第4、第5手指攣縮。在胸廓出口綜合征的上臂型,臂叢的C4、C5神經受壓迫,疼痛發生在三角肌和上臂的側麵。疼痛的症狀應除外由於頸椎間盤脫出產生的症狀。累及臂叢的C7、C8,引起正中神經在示指和中指的症狀。在胸廓出口綜合征病症中,頸肋可以產生C5、C6、C7、C8、T1受壓的各種不同程度的症狀。

  部分患者疼痛不典型,累及前胸部和肩周區域,出現假性心絞痛的症狀。這些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當尺神經傳導速度低於48m/s時,提示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診斷。而肩部、上肢、手部的症狀可以提供診斷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線索。

二、動脈受壓的症狀

  動脈受壓的症狀包括上肢和手部皮膚冷、疼痛、無力或易於疲勞,疼痛的性質呈彌漫性。部分患者出現雷諾現象,常為單側。因上肢過度外展、頭部旋轉和手提重物引起,不同於雷諾病的雙側和對稱的發作。此外,雷諾病多因冷和情緒激動而誘發。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患者對冷敏感,突然感到一個或幾個手指冷和發白,慢慢變為發紺和持續麻木感。血管受壓症狀是動脈永久性血栓形成的先兆。動脈閉塞常發生在鎖骨下動脈,手指表現為持續發冷、發紺、發白。在肩胛區捫及明顯的動脈搏動,提示鎖骨下動脈有狹窄後的擴張或動脈瘤形成。

  少見症狀為靜脈阻塞或閉塞的症狀,表現為臂部疼痛、疲勞,伴肢體腫脹、發紺和水腫,可出現肩周前胸側支靜脈擴張。體格檢查時,存在靜脈血栓。可見腋靜脈張力中等程度增高,在靜脈走行中可見網狀結構。側支循環建立後,逐漸消退,側支循環不能充分代償時,症狀可以重複出現。

04胸廓出口綜合征應該如何預防

  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症狀為神經壓迫,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胸廓出口綜合征是一種最常見的綜合症引起上述症狀的原因主要有先天結構異常和後天因素兩種在預防上,先天因素沒有特殊預防措施,對於後天因素所致的症狀,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預防

  首先,避免用肩扛重的東西,因這樣會壓迫鎖骨,且增加在胸出口上的壓力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練習使肩部肌肉強壯

下麵介紹四個練習,每日每種練習各做10次,重複兩次

1、在角落伸展:站在角落裏,大約離開一英尺左右,兩手放在兩麵牆壁上 身體向角落靠,感覺到脖子有牽拉為止,堅持5秒鍾

2、脖子伸展:左手放在後腦勺上,右手放在背後用左手將頭部向左肩靠,右邊脖子有牽拉感為止,堅持 5 秒鍾 換手再向相反的方向練習

3、肩關節活動訓練:聳肩,然後向後、向下運動,類似肩關節做圓弧形運動

4、脖子收縮:向地筆直地昂起頭,保持下顎位置,堅持5 秒

05胸廓出口綜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通常情況下這種疾病考慮是由頸椎疾病,臂叢或上肢周圍神經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縱隔疾病等疾病引起。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症狀為神經壓迫,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胸部和頸椎X線片和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一般可以明確診斷。但還需借助一些輔助檢查來確診,以利於治療。

 1、X射線檢查

  常規X射線拍頸椎正側位片及上胸部正位片,以便確定有無頸肋或上肺部腫瘤、鎖骨或第1肋畸形等。頸椎和胸部的X線檢查有利於發現骨性異常,特別是頸肋和骨骼的退行性變化。如果存在有骨質增生和椎間隙變窄,需要拍攝頸部CT以除外椎管和椎間孔變窄和其他病變侵襲骨性結構引起的症狀。

2、血管造影

  對診斷胸廓出口綜合征或選擇手術有一定價值,但不是常規檢查的方法,而是體位檢查陽性進行印證的手段,並可區別受壓部位與數目(圖2,3)。動脈造影的絕對適應證是懷疑有上肢動脈瘤、粥樣斑塊、頸肋壓迫動脈和嚴重動脈痙攣手指缺血或栓塞者。靜脈造影對顯示了靜脈血栓,證明圍繞阻塞靜脈的重要側支血管的狀態是必要的。

  血運障礙較重者,可行鎖骨下動、靜脈造影,以了解血管受壓、閉塞或狹窄部位及側支循環情況。通過臨床物理檢查,常常可以確定上肢血管受壓的嚴重性。當患者存在鎖骨周圍搏動性包塊,橈動脈脈搏消失,鎖骨周圍存在血管雜音時需要接受血管造影。順行或逆行鎖骨下動脈或分支動脈造影均可顯示局部的血管病理情況。當臨床懷疑存在鎖骨下靜脈狹窄、阻塞或靜脈血栓栓塞,需要靜脈造影以顯示靜脈血管的情況和側支的情況。

 3、神經傳導速度

  這項檢查廣泛應用於伴有或不伴有手部運動無力的肩部疼痛、麻刺、麻木病因的鑒別診斷。這組症狀可以由於壓迫的各個不同部位而產生,如在脊髓,在胸廓出口區域及肘部。這些部位均可引起延遲的尺神經傳導麻痹,在腕的屈麵可以產生腕管綜合征。對於診斷和壓迫部位的定位,可以通過沿著神經行程不同部位的陰極刺激而獲得,即在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和肌皮神經的不同部位測量運動傳導速度。Caldwell改進了這項用於評價胸廓出口綜合征患者的測量尺神經傳導速度的技術。測量尺神經的近側段和遠側段的傳導速度,記錄動作電位能在小魚際肌和被側骨間肌,刺激點在鎖骨上凹、上臂的中部、肘部下方和腕部。

  (1)神經傳導速度的檢查方法:使用Meditron 201 AD或312或TECA-3肌電圖儀,測量雙上肢的神經傳導速度。帶有3針的同軸導線或表麵電極用於測量電位,並且測量的結果能顯示在熒光屏上。

  通常采用Krusen-Caldwell技術,患者平臥,肘部伸直,肩部外展20°以利於尺神經的全程測量。使用特殊的測量單位進行4點測量,電刺激的強度根據患者的負荷約為350V,加上患者負荷和皮膚阻力5000Ω實際相當於300伏特。在各點均使用超強刺激以獲得最大的反應。刺激持續0.2毫秒(ms),肌肉特別強壯的患者可能需要0.5ms,,刺激的時間、傳導延遲的情況、肌肉的反應顯示在TECA屏幕上,每毫秒帶有時間標記。

  傳導速度(m/ms)=兩個鄰近刺激點的距離(mm)/兩點隱伏差(ms)

  (2)尺神經的正常傳導速度:尺神經跨過胸廓出口的正常傳導速度是72m/s或更高,跨過肘部的速度是55m/s或更高,跨過前臂的速度是59m/s或更高,腕部延遲是2.5~3.5ms。速度減低或延遲增加表示神經受壓、受損、神經源性病變、神經病變。跨過胸廓出口的傳導速度減慢提示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診斷。而在肘部的傳導速度減慢提示尺神經病變或神經源性病變,在腕部的延遲增加提示腕管綜合征。

  (3)神經壓迫程度與神經傳導速度的關係 有時患者的跨胸廓出口部位的神經傳導速度處在正常範圍,而臨床上的病症又比較典型,任何神經傳導速度低於70m/s提示存在神經受壓的情況。受壓的程度與神經傳導延遲的程度相關。當速度在66~69m/s,為極輕度受壓,60~65m/s為輕度受壓,55~59m/s為中度受壓,低於54m/s為重度受壓。

4、多普勒超聲檢查和光電流量計檢測

  作為估計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血管受壓檢查方法,但並非特異檢查方法。但可排除血管疾病。根據術前和術後血流情況,估計手術療效。

06胸廓出口綜合征病人的飲食宜忌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常見病因有異常骨質、斜角肌痙攣、纖維化等。

  日常飲食保健中,患者應多選用維生素和鎂類含量豐富的食物,不要吃油膩厚味、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海鮮、燒烤、及辛辣煎炸食品等,少食牛、羊、豬、狗肉等發熱性食物等。

  忌鹽醃、煙熏、和油炸的食物,忌生、冷食物。應多吃蔬菜、水果平時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可以做一些低強度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

07西醫治療胸廓出口綜合征的常規方法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生的一係列症狀。如手臂冰涼、容易疲勞或肩手臂或手有鈍性疼痛,做上肢超過頭部的活動時困難等。那麼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如何治療胸廓出口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征的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1、保守治療

  適用於症狀輕和初發病人,方法有:

  (1)注射:左或右鎖骨上窩壓痛區注射1%普魯卡因加氫化可的鬆,注入局部肌肉內。局部肌肉有勞損史者效果明顯。

  (2)藥物:口服地塞米鬆、強的鬆和消炎痛等藥物。

  (3)理療:鎖骨上窩采用透熱療法或碘離子透入。

  (4)肩帶肌肉鍛煉的體療和頸部牽引等。

2、手術治療

  (1)適應證:適用於經過1~3個月非手術治療後症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經傳導速度經過胸廓出口低於60m/s者;血管造影顯示鎖骨下動脈和靜脈明顯狹窄受阻者;局部劇痛或靜脈受壓症狀顯著者。

  (2)原則:是解除對血管神經束的骨性剪刀樣壓迫,必須截除第1肋骨全長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使臂叢和鎖骨下動脈下移而又不產生畸形並發症。

  (3)途徑:經腋下途徑和肩胛旁途徑手術。

相關問答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