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損傷為外傷性疾病,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扭傷時膝關節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後。外側半月板損傷的機製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部分滑入關節之間使關節活動發生機械障礙妨礙關節伸屈活動形成“交鎖”。
膝關節結構複雜,外傷多,其損傷多為複合傷,尤其以脛側副韌帶損傷的並發症為多,約為73%,其中Ⅲ級損傷合並其他結構的損傷約為100%,常見的並發症主要有:
1、膝關節積液。
2、膝關節炎。
3、膝關節攣縮。
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表現分為六類:
一、隻有部分急性損傷病例有外傷病史,慢性損傷病例無明確外傷病史。
二、多見於運動員與體力勞動者,男性多於女性。
三、受傷後膝關節劇痛伸不直,並迅速出現腫脹,關節內有積血。
四、急性期過後轉入慢性階段。此時腫脹已不明顯,關節功能亦已恢複,但總感到關節疼痛,活動時有彈響,有時在活動時突然聽到“哢嗒”一聲,關節便不能伸直,忍痛揮動幾下小腿再聽到“哢嗒”聲關節又可伸直,此種現象稱為關節交鎖,關節交鎖可以偶爾發生也可以頻繁發生,頻繁地發作交鎖影響日常生活與運動。
五、慢性階段的體征有:關節間隙壓痛、彈跳、膝關節屈曲攣縮與股內側肌的微弱。沿著關節間隙捫摸,可以檢查出壓痛點,根據壓痛點部位,可以大致判斷出是前角、體部或後角撕裂,前角的水平狀劈裂在屈伸膝關節時可以看到膝眼處在彈跳,膝關節屈曲攣縮側的半月板嵌於股骨髁下長期難以解鎖,股內此肌的萎縮為廢用性,該體征提示膝關節內部結果紊亂。
六、幾種特殊試驗:
1、過伸試驗:膝關節完全伸直並輕度過伸時,半月板破裂處受牽拉或擠壓而產生劇痛。
2、過屈試驗:將膝關節極度屈曲,破裂的後角被卡住而產生劇痛。
3、半月板旋轉試驗:病人仰臥,患側髖膝完全屈曲,檢查者一手放在關節外間隙處作觸診,另一手握住足跟後作小腿大幅度環轉運動,內旋環轉試驗外側半月板,外旋環試驗內側半月板,在維持旋轉位置下將膝關節逐漸伸到度,注意發生響聲時的關節角度。若在關節完全屈曲位下觸得響聲,表示半月板後角損傷,關節伸到90度左右時才發生響聲,表示為體部損傷,再在維持旋轉位置下逐漸伸直至微屈位(Mouche試驗),此時有響聲表示可能有半月板前角損傷。
4、研磨試驗(Apley試驗):病人俯臥,膝關節屈成90度,檢查者將小腿用力下壓,並且做內旋和外旋運動,使股骨與脛骨關節麵之間發生摩擦,若外旋產生疼痛,提示為外側半月板損傷,此後將小腿上提,並做內旋和外旋運動,如外旋時引起疼痛,提示為內側副韌帶損傷,本試驗在檢查髖關節強直病人的半月板時有一定實用意義。
5、蹲走試驗:主要用來檢查半月板後角有無損傷,方法如下:囑病人蹲下走鴨步,並不時變換方向,或左或右。如果病人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動作,可以排除半月板後角損傷;如果因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關節,蹲走時出現響聲及膝部疼痛不適,是為陽性結果。半月板後角破裂病例在蹲走時的響聲是很明顯的。本試驗僅適用於檢查青少年患者,特別適用於大規模體檢時檢查半月板有無損傷。
必須注意,沒有一個試驗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唯一依據,應綜合臨床症狀、壓痛點以及各種陽性結果試驗才能作出最後診斷。
膝關節損傷多由運動引起,所以合理運動是預防膝關節損傷的重要手段,具體如下
1、訓練前熱身活動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運動量,損傷常發生於疲勞或精力不足的時候
2、注意膝部保暖,特別在夏天,不要貪涼
3、注意運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蓋受到來自腳下的直接衝擊
4、出現膝蓋不適症狀時,適當減小運動量和運動頻率,避免進行劇烈的跑、跳和負重運動
5、跑步時注意跑步姿勢,不要隻用某隻腳的一側著地
6、運動後對腿部肌肉熱敷
7、負重拉練時,避免膝蓋受到衝擊
8、發達的腿部肌肉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煉,盡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肌肉)和十字韌帶的鍛煉,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結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蹲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目的是為髕骨在股骨端槽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
9、登山前要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液對膝蓋的保護
10、伸展拉長的腿筋及髕股關節,有利減少膝損傷的機會
11、負重提踵(踮腳尖)主要是練小腿的比目魚肌,不是為了練膝蓋,膝蓋是練不了的在提踵放下的時候大腿肌肉收緊,有益於大腿肌肉伸展拉長
膝關節損傷的臨床檢查主要是對膝關節半月板和膝關節韌帶的損傷進行檢查。
一、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檢查
X線平片檢查不能顯示半月板形態,主要是用來排除膝關節其他病變與損傷。關節空氣造影、碘溶液造影或空氣-碘溶液對比實驗一度是輔助診斷方法,但目前已被MRI檢查所替代。超聲檢查尚處實驗階段。分辨率高的MRI片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半月板有無變形、破裂,還可查出有無關節積液與韌帶的損傷,但其準確性尚不及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檢查是一項新技術,近年來,內鏡技術的廣泛使用,對膝關節內紊亂有進一步深入。它不僅可以發現影像學檢查難以察覺的半月板損傷,還可以同時發現有無關節軟骨和滑膜病變,不僅可用於診斷也可通過內鏡進行手術操作,如活組織檢查和半月板修複及部分切除術。
二、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檢查
1、影像學檢查與關節鏡檢查。普通X線平片檢查隻能顯示撕脫的骨折塊。為顯示有無內、外側副韌帶損傷,可攝應力位平片。即在膝內翻和膝反翻位置下攝片,這個位置是很痛的,需於局部麻醉後進行。在X線片上比較內、外側間隙張開情況,一般認為兩側間隙相差4mm以內為輕度扭傷,4—12mm為部分斷裂,12mm以上為完全性斷裂,可能還合並有前交叉韌帶損傷。
2、MRI檢查。MRI檢查可以清晰顯示出前、後交叉韌帶的情況,還可以發現隱匿的骨折線。
3、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檢查對診斷交叉韌帶損傷十分重要。75%急性創傷性關節血腫可發現前交叉韌帶損傷,其中2/3的病例同時伴有內側半月板撕裂,1/5的病例有關節軟骨麵缺損。
膝關節損傷病人的飲食,可以吃富含蛋白又可以促進骨骼生長恢複的食物,比如排骨湯、魚湯、燉黃豆等食物,建議飲食上少食油膩、酸辣刺激性大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少食細糧,多食粗糧,多注意休息。以下是幾種對膝關節損傷有好處的食譜,供大家參考。
1、當歸排骨湯
材料及做法:取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骨或牛排骨250克,加水燉煮1小時以上,連湯帶肉一起服用,每天1次,連吃1~2周。有助於祛淤續斷。
說明:該飲食方主要適用於中期(2~4周)患者。此時受傷處的淤腫有所減輕,但淤傷尚未化盡,骨痂開始形成。治療應以和營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續筋為主。
2、桃仁粥
材料及做法:取桃仁15克,紅糖適量,將桃仁搗爛,水浸後研汁去渣,加入紅糖、粳米,加水400毫升,一起熟爛成粥即可。每天吃2次,連續吃7~10天,具有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作用。
說明:該飲食方法主要適用於早期(1~2周)患者,該時期受傷部位腫脹疼痛明顯,經絡阻滯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治療以活血化淤,行氣消腫為主。
膝關節損傷治療不當有可能發生不穩定或創傷性關節炎。治療的原則是確切診斷,早期處理,全麵修複。一部分損傷可直接修複,嚴重者需以臨近的肌腱、筋腱等組織轉移修複。
一、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
急性半月板損傷時可用長腿石膏托固定4周。有積血者可於局麻下抽盡後加壓包紮,急性期過去後疼痛減輕,可以開始做股四頭肌操練,以免發生肌萎縮。
膝關節半月板破裂診斷明確者,以往都做半月板切除術。雖然手術後症狀消失,在術後3個月內還能在原半月板處再生一個三角形薄層纖維板,但切除了半月板的膝關節很容易產生骨關節炎,因此目前不主張將半月板完全切除。如果確有半月板損傷,目前主張在關節鏡下進行手術,半圓分離的半月板可以縫合,容易交鎖的破裂的半月板瓣片可以局部切除,有條件縫合的亦可以予以修複。破碎不堪的半月板亦可以在關節鏡下全部摘除。內鏡下手術創口很小,對關節幹擾小,術後恢複快,可以早期起床活動,已成為常規處理方法。
二、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治療
1、內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扭傷或部分性斷裂(深層)可以保守治療,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4—6周,完全斷裂者應及早修補,如有半月板損傷與前交叉韌帶損傷者也應在手術同時處理韌帶損傷。
2、外側副韌帶損傷。外側副韌帶斷裂者應立即手術修補。
3、前交叉韌帶損傷。凡不滿2周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應爭取手術縫合。如果在韌帶體部斷裂,最好再移植一根肌腱以增強交叉韌帶的穩定性,一般選用髕韌帶的中1/3作為移植材料,對部分斷裂者,可以縫合斷裂部分,再石膏固定4—6周,目前主張在關節鏡下作韌帶縫合手術。
4、後交叉韌帶損傷。對斷裂的後交叉韌帶是否要縫合以往有爭論,但目前的意見偏向於在關節鏡下早期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