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往往發生在跑步(特別是彎道、轉體時)、半蹲側方移位(打籃球防守移步)或膝關節側方撞擊等直接創傷。部分髕骨脫位的病人可以有自身的解剖異常,如全身性的關節囊鬆弛、高位髕、膝關節外翻(X形腿)等表現。
損傷病理:
髕骨脫位絕大部分是向外側脫位,脫位後,髕股關節內側的穩定結構,包括髕股關節內側支持帶、股內側肌、內側髕股韌帶均被撕裂,導致膝關節腔內血腫和滑膜炎;在自行複位過程中,髕骨內側麵與股骨髁外側麵撞擊,會引起軟骨損傷或切線骨折。
複發性髕骨脫位及髕骨半脫位晚期可並發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常見一種關節病變,其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多見於中老年,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關節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較少發病。
患者感覺到膝關節突然劇痛,可有脫臼感覺或無力。在膝關節伸直後髕骨經常自行複位,複位時常可聽見“卡嗒”聲。繼而膝關節腫痛。這些症狀可與半月板撕裂混淆,但與半月板撕裂不同的是,髕骨脫位的患者在髕股關節內側緣,而不是膝關節內側間隙可以明顯的觸及腫痛。
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針對外傷性病因引起的脫位,避免創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另外還需注意矯形時應既有效地矯正脫位,又盡量維持正常髕股關節結構,保持髕股關節對合關係正常,術後不遺留膝部疼痛及髕股關節炎,功能恢複快注意日常的飲食的保養,積極預防
1、影像學檢查
常規的膝關節正側位片十分必要,屈膝30度側位片,觀測是否有高位髕骨存在;拍攝屈膝30度或45度髕骨軸位片(Merchant位)或CT片,可以發現髕骨外側半脫位。最理想的檢查方法是磁共振,可以清晰的顯示髕股關節半脫位、膝關節積液,同時還能判斷有無伴隨的股骨髁軟骨損傷或其它關節內結構損傷。
2、體格檢查
十分重要,包括髕骨活動度檢查和推髕屈膝恐懼試驗,可直接判斷有無髕骨不穩。
1、花生赤豆棗蒜湯
配方:帶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紅棗各60克;大蒜30克。
製法:以上諸物加水共煮湯。
用法:早晚分服。
2、金針瓜絡蚌肉湯
配方:蚌肉30克,金針菜15克,絲瓜絡10克。
製法:以上三物,加水適量煎湯,加鹽調味。
用法:飲湯吃肉,每日1次,連用10日。
3、魚腥豆帶湯
配方: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
製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湯,去魚腥草,加白糖適量調味。
用法:飲湯食豆和海帶。每日1次,連服7日。
4、綠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
製法:將百合掰成瓣,去內膜,綠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後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調味。
用法:每日1~2次。
習慣性髕骨脫位的治療,年齡越小效果越好。不僅能解決脫位問題,還可避免繼發畸形。如果治療較晚,全出現髖、膝關節繼發屈曲、腰前凸加大等畸形。甚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影響工作與生活。實踐證明手術治療,能取得明顯的效果。手術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軟組織手術,包括:膝內側肌膜、關節囊、股四頭肌擴張部分緊縮縫合術。肌膜移位術(Campbell),內側肌膜、肌肉帶蒂移位術(Krougius)。肌腱移位術,將內側膕繩肌移位,加強肌回頭肌內側力量。
2、股骨下端手術對股下端內旋、膝內翻以及股骨外髁發育不良者,分別做股骨髁上截骨、股骨外髁抬高術(Albee)。
3、髕韌帶移位術(Houser)在兒童做半側髕韌帶移位術(Goldthwait)。
4、髕股關節成形術修整髕骨外形,加深股骨髁凹,將周圍軟組織墊於其間。孟繼懋提出,習慣性髕骨脫位,局部結構發育畸形各有不同,不是某一種手術能解決。應根據不同的畸形,采用綜合手術治療。並倡用股內側肌移位加強內側牽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