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發病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本病發病率高,有明顯的性別傾向性,與遺傳因素、關節韌帶鬆弛、胎位異常等有關。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時應注意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術後再脫位。
1、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醫源性並發症,主要是機械性壓力致動脈缺血所致。
2、術後再脫位
術後再脫位雖然發病率不高,但一旦發生,預後不良,可發生股骨頭壞死和關節僵硬,應盡力預防。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關節囊緊縮不理想,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為前傾角過大而未給予矯正;還有頭、臼不對稱,處理不好等原因。應加強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早手術處理。
3、髖關節運動受限或僵硬
此並發症較為常見,患者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脫位股骨頭位置越高,髖關節周圍攣縮越重,若未行矯正,極易發生髖關節運動受限或僵硬,特別是術後應用髖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發生,應加強術後的早期關節功能鍛煉,采取髖關節外展石膏支架固定,術後1周應坐起練習活動。也可不用石膏固定,術後采用持續性被動活動(CPM)進行關節功能鍛煉。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者的髖臼發育不良大多數在25至40歲之間出現症狀。早期的表現為髖關節的疲勞、酸脹、隱痛,出現這些症狀的部位可以是在大腿根,也可以是大腿前方或臀部。當疾病進展時,關節疼痛加重,並出現瘸腿、靜止時疼痛,由於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患肢變短。隨著骨性關節炎的加重,關節的活動也逐漸受到影響。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一旦出現,應積極預防並發症
1、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並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重定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重定,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2、髖關節脫位,尤其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後出現的並發症大多與手法粗暴、牽引不夠,手術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礙複位因素和固定不當等原因所致多數可以避免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檢查方法包括體格及影像學檢查。
一、體格檢查
1、髖關節屈曲外展試驗:雙髖關節和膝關節各屈曲90°位時,正常新生兒及嬰兒髖關節可外展80°左右。外展受限在70°以內時應疑有髖關節脫位。檢查時若聽到響聲後即可外展90°表示脫位已複位。
2、Galeazzi征:雙髖屈曲90°,雙腿並攏,雙側內踝對齊,患者膝關節平麵低於肩側。
3、Ortolani及Barlow試驗(“彈進”及“彈出”試驗)。
4、患側股內收肌緊張、攣縮。
二、影像學檢查
1、B超檢查:是一種有用而又無損傷的方法,進行普查時可用此法最為方便有效。
2、X線檢查:對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者,X線片上可發現髖臼發育不良,板半脫位或脫位。拍攝X線片時,應加性腺防護板。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術後,患者應增進營養,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雞蛋、豆製品等及適當增加鈣質。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若便秘可用開塞露等緩瀉劑。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煙、飲酒等嗜好應戒除。
成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早期髖臼不良的治療原則是減少關節的負重、避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以阻止髖關節發生脫位。對於早中期患者而言,可采取手術治療增加髖臼覆蓋、防止關節半脫位,延緩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手術方法有很多,如髖臼截骨術、周圍截骨術、內移截骨術、髖臼加蓋術等等。
晚期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常常同時伴有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關節軟骨大部分已經破壞殆盡,髖臼和股骨頭的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這時,關節疼痛劇烈,患者舉步維艱。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恢複關節活動功能,手術首選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