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下肢> 小腿動脈損傷

小腿動脈損傷簡介

相關問答

  小腿動脈包括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脛前動脈由奈動脈分出後,穿小腿骨間膜至小腿前群肌的深麵下行,沿途分支布於小腿群肌和附近皮膚。此動脈下行至足背,移行為足背動脈。足背動脈再分支到足背和趾背,並有分支穿至足底,稱足底深支。脛後動脈是奈動脈的延續,沿小腿後麵淺、深層之間下行,在起始處發出腓動脈,分支布於脛、腓骨和小腿後、外群肌。脛後動脈經內踝後方轉入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分布於足底肌和皮膚。

【詳情】

01小腿動脈損傷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小腿動脈損傷大多緣於脛腓骨骨折(以脛骨上端為多發),其次為外來暴力所致,包括銳性刺傷、小腿擠壓傷等。脛骨上端骨折所引起的脛腓動脈幹損傷是造成小腿急性缺血性攣縮的主要原因。小腿粉碎性骨折所引起血管損傷範圍較廣,不僅動脈,靜脈係統亦多受累。

02小腿動脈損傷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小腿動脈損傷常可並發小腿肌間隔症候群。小腿肌間隔症候群是指由骨、肌膜、骨間膜、肌間隔等圍繞的隔室的壓力,因種種原因升高而引起循環障礙,以致發生肌肉組織、肌腱、神經組織壞死,功能障礙的疾病。

03小腿動脈損傷有哪些典型症狀

  小腿動脈損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幾種:

 1、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小腿動脈損傷的常見症狀。

 2、小腿創傷反應嚴重

  除了銳器直接刺傷血管外,一般能造成小腿動脈幹損傷的暴力較強烈,因此所引起的骨折及軟組織損傷亦較明顯,創傷性反應也較嚴重,加之小腿的肌間隔較多,易因引流不暢而加重病情。

 3、易出現小腿肌間隔症候群

  除暴力因素外,動脈損傷後的痙攣及受阻不僅直接造成肌肉及神經支的缺血性改變,而且亦加劇了肌間隔內的高壓狀態。因此,小腿肌間隔症候群的發生率較高。

4、其他症狀

  小腿局部搏動性血腫及鮮血溢(噴)出則屬動脈損傷特有的症狀與體征,應仔細觀察加以判定。

04小腿動脈損傷應該如何預防

  脛腓動脈幹或有2支動脈受阻者,小腿遠肢體壞死率可達15%~20%;3根小腿動脈均受阻時,壞死率高達50%因此對小腿動脈損傷,力爭在傷後6小時以內重建動脈血供功能在預防時,應注意避免各種有可能引起損傷的因素

05小腿動脈損傷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小腿動脈損傷的輔助檢查主要有以下幾種:

 1、B超

  B超可大致了解小腿動脈損傷情況,可發現有無繼發血栓、假性動脈瘤及有無動靜脈瘺等。

 2、X線

  X線可明確有無脛腓骨骨折。

 3、動脈造影

  動脈造影可明確小腿動脈損傷部位。

06小腿動脈損傷病人的飲食宜忌

  小腿動脈損傷應多吃補血食物,如動物肝髒等,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跟蔬菜、水果。此外,患者還需注意不宜吃辛辣、油膩、腥發的食物。

07西醫治療小腿動脈損傷的常規方法

  單純性小腿動脈損傷在治療上較易處理,而伴有骨關節損傷及肌間隔症候群的複雜性動脈損傷治療複雜,且療效常不理想。因此,在治療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動脈損傷後應盡早手術

  從某種意義上講,小腿動脈損傷較大腿動脈損傷在處理上更為複雜,因此務必搶在並發症(尤其是肌間隔症候群)出現之前明確診斷,立即施行重建術。

2、動脈損傷難以確診者,應行探查術

  在積極準備手術的同時,須做好術中動脈造影的準備。一般在手術台上通過股動脈穿刺,推注血管造影劑10~20ml,即可顯示小腿動脈受損情況,並以此作為進一步處理的依據。

3、對複合性尤其是毀滅性小腿損傷,應全麵考慮,包括截肢

  對惡性交通事故或工礦塌方等引起的小腿損傷,應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及肢體有無存活可能,來決定傷肢的去留。

 4、及時防治小腿肌間隔症候群

  在處理血管損傷的同時,應兼顧骨關節及軟組織的處理。力爭在發生不可逆轉病理改變以前加以處理,以求防患於未然。

 5、晚期血管損傷並發症的處理

  凡影響肢體遠端血供的病變均應將其切除,並重建動脈的正常解剖狀態與生理功能。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