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可因直接或間接外傷、岡上肌腱損傷或退行性變、長期擠壓和刺激所致。
2、發病機製
肩峰下滑囊又名三角肌下滑囊,分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兩部分,兩者中間可能有一薄的中隔,但大多數是相通的。滑囊將肱骨大結節與三角肌、肩峰突隔開,使肱骨大結節不致在肩峰下麵發生摩擦。
肩峰下滑囊炎(subacromialbursitis),可因直接或間接外傷引起,但大多數病例是繼發於肩關節周圍組織的損傷和退行性變,尤以滑囊底部的岡上肌腱的損傷、退行性變、鈣鹽沉積最為常見。肩峰下滑囊由於損傷或長期受擠壓、摩擦等機械性刺激,使滑囊壁發生充血、水腫、滲出、增生、肥厚、粘連等無菌炎症反應。
嚴重者可並發肩關節纖維性強直。由於關節腔空,無肱骨頭,肩峰突起,形成典型的方肩畸形。肩關節結核出現方肩畸形。肩關節結核比較少見,隻占全身骨關節結核的1.06%,成人比兒童較多見(Turek,1977),以21~30歲最多。大多數在青壯年,病人多同時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性別,男略高於女。左側稍多於右側。
1、一般症狀
疼痛,運動受限和局限性壓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狀,疼痛為逐漸加重,夜間痛較著,運動時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時(擠壓滑囊),疼痛一般位於肩部深處,涉及三角肌的止點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頸部和手等處放射。
2、局部症狀
檢查在肩關節,肩峰下,大結節等處有壓痛點,可隨肱骨的旋轉而移位,當滑囊腫脹積液時,整個肩關節區域和三角肌部均有壓痛,為減輕疼痛,患者常使肩關節處於內收和內旋位,以減輕對滑囊的擠壓刺激,隨著滑囊壁的增厚和粘連,肩關節的活動範圍逐漸縮小以致完全消失,晚期可見肩胛帶肌肉萎縮。
可因直接或間接外傷、岡上肌腱損傷或退行性變、長期擠壓和刺激所致如摔傷、墜落、乘車時緊急刹車直接引起故注意生活習慣,高危工作者,如建築工人、采礦工人、師機容易造成損傷,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自己遇事注意冷靜,避免情緒激動產生衝突導致本病其次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義
1、壓痛
肩關節外側肩峰下和大結節處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
2、腫脹
急性期由於滑囊的充血、水腫,在肩關節前方可觸及腫脹的滑囊。慢性期患者肩峰外側可觸及大小不等結節狀陽性物。
3、功能障礙
急性期的功能障礙多因疼痛所致,慢性期的功能障礙多因滑囊壁逐漸炎變、增厚,且與腱袖粘連所致。尤以外展、外旋為甚。
4、肌肉萎縮
早期出現上肌、岡下肌萎縮,晚期出現三角肌萎縮。
5、x線片檢查
早期肩關節多屬陰性,晚期可見岡上肌腱內有鈣鹽沉積。
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1、治療
首先查明原發病因,施以針對性的處理。急性期的治療包括休息、給以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針灸和將患肢置於外展外旋位,類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有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療法外,要強調不增加疼痛的康複治療,主要恢複肩關節在三個軸上的運動功能。對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滑囊切除術、岡上肌腱鈣化灶刮除術、肩峰和喙肩韌帶切除等成形手術等。
2、預後
經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