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非常常見,約占平時骨折的1/10。多見於老年婦女,青壯年發生均為外傷暴力較大者。此病可分為三類,其病因分別為: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最常見,多為間接暴力致傷。1814年由A.Colles詳加描述。跌倒時腕關節處於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著地,暴力集中於橈骨遠端鬆質骨處而引起骨折。骨折遠端向背側及橈側移位。兒童可為骨骺分離;老年由於骨質疏鬆,輕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壓而短縮。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麵或合並尺骨莖突撕脫骨折及下尺橈關節脫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較少見,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發生原因與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稱反Colles骨折。跌倒時手背著地,骨折遠端向掌側及尺側移位。
3、巴爾通骨折(Barton骨折)
係指橈骨遠端關節麵縱斜型骨折,伴有腕關節脫位者。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時手掌或手背著地,暴力向上傳遞,通過近排腕骨的撞擊引起橈骨關節麵骨折,在橈骨下端掌側或背側形成一帶關節麵軟骨的骨折塊,骨塊常向近側移位,並腕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橈骨遠端骨折非常常見,約占平時骨折的1/10。多見於老年婦女,青壯年發生均為外傷暴力較大者。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範圍內。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本病可發生以下的一些並發症:
1、畸形愈合
未準確複位和未可靠固定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關節外標準包括恢複掌傾角,橈骨斜度和高度,普遍接受的標準為橈腕關節分離小於2 mm,背側傾斜角度小於10度,橈骨短縮小於5 mm,背側或掌側粉碎性骨折,嚴重的背側成角或不完全複位是骨折固定後可能再次移位及隨後發生畸形愈合的征兆,腕背側畸形主要由於複位時掌屈,尺偏未到位而畸形愈合,而腕掌側畸形是由於複位過度屈曲致遠端向掌側移位未矯正,特別是老年骨質疏鬆,複位時用力過度而產生,橈骨遠端骨折複位後再移位發生率高,特別是粉碎性骨折,固定過程中更易發生再移位而畸形愈合,明顯的畸形將嚴重影響腕關節功能。
2、下尺橈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在橈骨遠端骨折最易發生並發症,且容易忽略,下尺橈關節主要靠關節盤和橈尺掌,背側韌帶維持穩定,當腕背伸跌倒時可使韌帶斷裂而使下尺橈骨關節脫位,早期識別並治療合並橈骨遠端骨折的下尺橈關節損傷,對降低疼痛後遺症和功能缺失的發生率是至關重要的,X線檢查發現下尺橈關節大於3mm,即下尺橈關節脫位,橈骨遠端骨折的準確複位和可靠固定,能使脫位的下尺橈關節複位並愈合。
3、正中神經卡壓
橈骨遠端骨折複位固定的位置使腕管屈曲,骨折的移位及血腫可以增加腕管內壓力,嚴重時可導致正中神經壓迫和腕管綜合征,骨折複位後對位對線良好,經皮穿針固定可減少正中神經卡壓的發生率,早期發現,及早解除正中神經卡壓可減輕手部功能障礙。
4、嚴重創傷性腕關節炎
保持關節麵平整是橈骨遠端骨折關節功能恢複的重要條件,對於粉碎性骨折,治療成功最重要的標準是關節內的重建,即關節麵恢複的準確度,關節麵不平超過2mm是手術的適應證,我們采用撬撥複位後穿針固定治療波及腕關節或粉碎,極不穩定的橈骨遠端骨折,效果良好。
5、前臂筋膜室綜合征
掌屈尺偏加壓固定,可使前臂筋膜室壓力升高,腕部過度屈曲,可減少靜脈回流,使筋膜室的壓力進一步增高,嚴重時可出現筋膜室綜合征,因此石膏或夾板固定後觀察手部血運及疼痛性質可發現筋膜室綜合征的先兆,以便及時處理,避免更嚴重的並發症發生。
發生橈骨遠端骨折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臨床表現:
手腕疼痛腫脹,尤其以掌屈活動受限,骨折移位嚴重者,可出現餐叉狀畸形,即腕部背側隆起,掌側突出,尺骨莖突輪廓消失,腕部增寬,手向橈側移位,尺骨下端突出,橈骨莖突上移達到或超過尺骨莖突水平,橈骨遠端有壓痛,可觸及向橈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觸及骨擦音。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無特殊的預防措施,對本病的防治,重點在預防並發症的發生,特別是老年,主要有以下幾個要點:
(1)及時的門診複查
複查時間一般以第1周每2天複查1次,1周後每周複查1次,首先檢查繃帶鬆緊及腫脹情況,骨折固定時根據手腕及前臂腫脹情況隨時調整夾板繃帶和石膏夾的鬆緊度,4周時攝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可解除固定,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2)防止肌腱,神經損傷
一般克雷氏骨折在固定時,多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可使腕管內壓力增加,有的易壓迫正中神經,有的可因骨折端畸形愈合,加上長時間固定,可造成拇長伸肌腱斷裂,在複查過程中應與予重視,一旦發現應及時手術探查治療
(3)早期應控製旋前移位
固定時應將患肢保持在旋後15°位或中立位,旋前固定往往使前臂旋後功能受限,應及時糾正,放回到旋後位,否則將影響前臂的旋轉功能
(4)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
患者應克服因功能鍛煉所致的怕疼怕腫,擔心骨折脫位的顧慮,在準確的複位及局部牢固外固定下,及早進行患肢的功能鍛煉,先進行被動活動,再進行主動活動,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固定當日即可進行活動手指關節,握拳鬆拳活動,活動次數逐漸增多,同時做肩肘關節的屈伸運動,骨折愈合後,應及早去除外固定,配合理療,全麵做肩,肘,腕關節各方麵活動,尤其加強握拳鬆拳動作的鍛煉,恢複肌力和肌肉協調功能,防止因肌肉萎縮造成的功能障礙
橈骨遠端骨折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X線攝片顯示典型移位,有以下幾個要點:
1、橈骨遠端骨折塊向背側移位。
2、橈骨遠端骨折塊向橈側移位。
3、橈骨短縮,骨折處背側骨皮質嵌入或為粉碎骨折。
4、骨折處向掌側成角。
5、橈骨遠端骨塊旋後。
此外還顯示尺骨頭半脫位或全脫位,橈骨遠端骨折向橈側移位說明三角軟骨邊緣撕裂,常合並有尺骨莖突撕脫骨折,掌傾角與尺偏角減少或呈負角。
橈骨遠端骨折可分為多種類型,多見於老年婦女,青壯年發生均為外傷暴力較大者。臨床以腕部腫脹、壓痛明顯,手和腕部活動受限為主。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有助於恢複元氣。但宜在骨折2周後食用。骨折初期還應以清淡飲食為宜。
2、維生素D:骨折後若一直在室內休養,曬不到太陽,容易缺乏致維生素D。因此骨折後要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髒、蛋黃等),並盡可能多曬些太陽。
3、維C: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則有黃花苜蓿(草頭)、辣椒、甜椒、油菜薹、花椰菜、抱子甘藍(湯菜)、苦瓜、豆瓣菜、綠花菜、青莧菜等。
4、水:骨折後由於久坐不動,容易引發便秘,此時應多喝些水來保證腸道暢通。
骨折後2周,可補充的飲食有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髒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骨折5周以上,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橈骨遠端骨折畸形連接導致功能障礙者,應手術糾正畸形及內固定。下尺橈關節脫位影響前臂旋轉者,可切除尺骨小頭。合並正中神經損傷,觀察3個月不恢複者,應探查鬆解神經,並修平突出的骨端。遲發性伸拇肌腱斷裂者,應去除骨贅、修複肌腱。骨質疏鬆者應給予相應治療,以防止其他嚴重骨折(如股骨頸骨折)合並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