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均可致本骨折。
二、發病機製
因該骨塊堅強且骨突短而不易骨折,故較少見。主要為以下兩種機製:
1、直接暴力即來自肩峰上方垂直向下的外力,其骨折線多位於肩鎖關節外側。
2、間接傳導暴力當肩外展或內收位時跌倒,因肱骨大結節的杠杆頂撬作用而引起骨折。其骨折線多位於肩峰基底部。
1、腫脹外傷後局部:出現腫脹,72小時後達到高峰,之後腫脹逐漸消退。出現腫脹後應抬高患肢,最好高於心髒平麵,適當給予冰敷,促進腫脹消退。
2、石膏壓迫:簡單骨折行手法複位石膏固定後,由於肢體腫脹逐漸加重,會出現石膏壓迫,導致肢體末端如手指、腳趾等部位出現明顯腫脹、淤青、麻木等情況,應及時到醫療機構鬆開減壓,避免肢體壓迫壞死。
3、關節僵硬:患肢長時間固定,靜脈和淋巴回流不暢,關節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並伴有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並發症。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4、肌肉萎縮肢體:一旦固定或缺乏運動就會發生肌肉萎縮,通過肌肉的主動搜索可以減輕肌肉萎縮的程度,具體方法為:如果關節可以活動,可以做肌肉的等長收縮(即肌肉用力但肢體不會產生動作)及等張收縮(肌肉用力且產生動作),如果關節被固定住,則可以進行等長收縮的鍛煉。
5、墜積性肺炎: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特別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6、褥瘡嚴重骨折後患者:長期臥床不起,身體骨突起處受壓,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形成褥瘡。常見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1、疼痛局部疼痛明顯。
2、腫脹其解剖部位淺表,故局部腫脹顯而易見,多伴有皮下淤血或血腫形成。
3、活動受限外展及上舉動作受限,無移位骨折者較輕,合並肩鎖關節脫位或鎖骨骨折者則較明顯。
4、其他除注意有無伴發骨折外,尚應注意有無臂叢損傷。
在確實的外固定力控製下,積極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物質代謝,早日恢複關節活動功能,而且由於充分發揮肌肉變縮活動時沿著骨幹長軸在骨折斷端間產生的對向擠壓作用,使骨折斷端緊密接觸,持續嵌插,往往使長期遲延愈合的骨折獲得骨性愈合但功能鍛煉,既要強調積極,又要注意安全,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也會造成不良後果
1、無相關實驗室檢查。
2、X線平片拍攝後前位、斜位及腋窩位,如此可較全麵地了解骨折的類型及特點,了解有否相關骨折。複位後隨訪X線片可以確定複位,了解其它損傷。
3、可進行MRI或肩關節造影檢查來評估關節盂唇和韌帶的情況,可了解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有無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及部位。
肩峰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多吃肉骨頭。
2、忌過食白糖。
3、忌不消化之物.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一、治療
視骨折的類型及並發傷不同而酌情采取相應措施:
1、無移位者將患肢用三角巾或一般吊帶製動即可。
2、可手法複位者指通過使患肢屈肘、貼胸後,由肘部向上加壓可達複位目的者,可采用肩-肘-胸石膏固定,一般持續固定4~6周。
3、開放複位+內固定術對手法複位失敗者,可行開放複位+張力帶固定。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單純克氏針固定,以防其滑動移位至其他部位。
二、預後
一般後果良好,但如複位不良可引起肩關節外展受限及肩關節周圍炎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