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損傷脾胃而導致的,對於隻來治療這樣的疾病,其實更多是通過調養身體來進行的,又或者利用中醫治療的方式輔助調理身體。小孩子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一定要多注意,家長們對這個一定要把關好,保護好孩子的健康。
小兒疳積是由於喂養不當,或其他疾病的影響,致使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形體消瘦,重者幹枯羸瘦,飲食異常,大便幹稀不調,腹脹,麵色不華,毛發稀疏枯黃,煩躁不寧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該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古代疳證被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疳證的發病率明顯下降,特別是重症患兒明顯減少。
(1)疳氣證①證候形體略瘦,或體重不增,麵色萎黃少華,毛發稀疏,納呆少食,腹脹,性急易怒,大便幹稀不調,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指紋淡。②治則調脾助運。③主方資生健脾丸加減。④方藥黨參、豆蔻、黃連、白術、蓮子、神曲、茯苓、橘紅、焦山楂、甘草、廣藿香、炒麥芽、山藥、砂仁、桔梗、薏苡仁。
(2)疳積證①證候明顯消瘦,麵色萎黃少華或麵白無華,腹脹膨隆,腹有青筋,納呆,煩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幹稀不調,舌質淡,苔白厚膩,脈細滑,指紋紫滯。②治則消積理脾。③主方肥兒丸加減。④方藥人參、白術、茯苓、焦六神曲、焦山楂、炒麥芽、大腹皮、檳榔、黃連、胡黃連、甘草。
(3)幹疳證①證候明顯消瘦,枯瘦如柴,麵色萎黃或蒼白,頭發稀疏枯黃,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懶言少語,冷漠呆滯,夜寐不安,頭大,項細,厭食,哭聲無力,便溏或清稀,舌質淡,苔少,脈沉細弱,指紋隱伏不顯。②治則補氣益血。③主方八珍湯加減。④方藥黨參、黃芪、白術、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陳皮、砂仁、焦六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