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碰傷是很常見的,尤其是碰到硬物,如桌腿、牆角等,十分疼痛,一部分人腳不小心碰傷了,十分疼痛,還出現腫脹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定要好好處理,以免傷口進一步惡化。處理碰傷腳腫的情況,需要一定的步驟的,下麵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腳碰傷腫了怎麼辦。
傷勢判斷
一旦踝關節扭傷,應立即停止活動,崴腳後先呆在原地不要動,要檢查扭傷的部位和傷害的程度再作處理。
1.把受傷的部位平放,不要使其受力,等劇痛緩解下來後,輕微扭動你受傷的部位,如果能動,說明你隻是軟組織受傷;踝關節的內側或外側,尤其內踝或外踝的下方壓痛明顯,被動屈曲踝關節、牽拉受傷的副韌帶時疼痛加重,局部迅速出現腫脹,甚至出現淤血,局部青紫,應是扭傷。
2.如果發生劇烈疼痛並無法扭動,那麼立刻打求助電話,並到醫院進行治療。如出現畸形,甚至出現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則應考慮發生了骨折,需要盡快就醫。
3.少數嚴重者出現軟組織破損、出血,甚至骨的斷端與外界相通,形成開放性骨折。
處理方法一
冷敷。崴腳後,扭傷部位內部的小血管會破裂出血,使受傷部位形成血腫,一般要24小時左右才能停止出血和腫脹。而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從而有效使受傷部位停止腫脹並消腫。
剛碰時的緊急處理:
1.讓受傷的人正麵坐下或仰臥著,同時用背包等物品將足部墊高,以利靜脈回流,從而可減輕腫脹和疼痛。盡快用冰袋或冷毛巾在受傷部位冷敷,以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及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如果可以用冰涼的山泉水沾濕毛巾就是最簡單的冰敷用具。根據具體情況掌握冷敷頻率,可以按照每小時敷二十分鍾進行,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2。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後應用三角巾、頭巾或衣物等任何布類物品加壓包紮踝關節及其周圍,也可用數條寬膠布從足底向踝關節及足背方向粘貼、固定踝關節,減少活動度。無論加壓包紮或用膠布粘貼固定均應使受傷的外踝形成外翻或受傷的內踝形成內翻。這樣既可減輕腫脹,又可減輕或避免受傷的副韌帶或肌肉繼續再受到牽拉,從而減輕或避免加重損傷和疼痛。
3.如果已發生或懷疑發生骨折,應根據情況選用約30厘米長的木版或硬紙板分別放置在受傷的踝關節兩側,並在受傷部位加放棉墊、毛巾或衣物等,然後用繃帶或三角巾將兩塊木版或硬紙板上下兩端分別固定牢固。
剛碰傷時切忌:
1.使勁揉搓腫起來的地方,想把淤積起來的血揉開搓散。
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後,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恢複,停止出血。如果扭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形成更大的血腫
2.用熱毛巾敷,想活血消腫。
熱敷會使血流加快,會加劇出血和腫脹。在出血停止以後再熱敷,可加速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一般而言,受傷24到48小時後始用熱敷。
3.強忍著疼走路、活動,想不“存住筋”。
人們常說的“存住筋”,實際上是損傷後軟組織的粘連,而出現這種情況是在損傷的中後期。
4.馬上貼上膏藥
請勿在短時間內就使用膏藥貼,因為那樣有可能加重症狀。具體使用實際可以根據嚴重程度在一定範圍內酌情掌握。不可忽略持續的疼痛,應讓疼痛的肌肉得到休息。
處理方法二
熱敷。使用濕熱手巾或者熱水袋外敷於淤血腫脹部位,促進淤青部位血液循環,可以有效的減弱血腫情況。但崴腳後不可立即進行熱敷,如果進行熱敷,會加快受傷內部出血量,使血腫情況惡化。理論上說受傷後,受傷部位24小時後才能停止出血腫脹,但是也要按情況而定,當你發現受傷部位不會繼續腫大,並腫脹部位顏色發青後,就可以進行熱敷了。
處理方法三
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受傷初期,如果受傷嚴重不可輕易揉按傷處,有可能造成紅腫加大;如果受傷不嚴重,可以進行輕揉受傷部位。揉按方式為以手掌掌心放置在受傷部位,輕輕揉按,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和消腫。或者讓專業醫治人員對受傷部位進行按摩治療。
處理方法四
藥物治療。傷勢穩定後,就可以運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了,外用推薦雲南白藥噴霧,紅色止痛白色消腫;如果你能忍受疼痛的話,紅花油+使勁揉按也能有效地消腫(隻適用於軟組織受傷)。內用的話三七片就可以了,經濟實惠有效!
康複訓練
當傷勢穩定後,我們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輕運動,加快我們傷勢的恢複情況。比如適當的出去走走,腕關節運動等等輕型運動都可以。
注意事項
1.在康複階段一定不要進行劇烈運動,以免造成二次受傷,二次受傷往往都很嚴重。本人就有過親身經曆,崴腳後不聽別人勸誡去打籃球,結果二次受傷,造成右腳外側小踝骨錯位,正骨後養了半年的傷,痛苦不已。
2.受傷後最好穿鬆寬的鞋子(建議夏天拖鞋,冬天棉拖),有助於淤腫部位血液循環。
以上方式隻適用於輕狀齡人群,老幼人群的骨骼比較特殊,個人建議最好不要自行處理,最好還是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