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崴了,是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一般的情況下都是因為腳扭傷引起的,我們的腳周圍都有神經和韌帶,如果在走路或是不小心摔倒的時候,就容易引起腳部的扭傷,建議大家這時候就不要亂動了,如果有紅腫的問題,首先就要通過按摩足部矯正的方式來進行治療,那麼腳崴了怎麼辦呢?
崴腳,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醫學上稱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範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
由於正常踝關節內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的時候,一般都是腳向內扭翻,受傷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勁揉搓疼痛的地方,接著用熱水洗腳,活血消腫,最後強忍著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別“存住筋”。但實踐證明,這樣處置崴傷的腳是不妥當的。
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複,停止出血和滲液。如果受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洗燙,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腫,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痛上加痛。人們常說的“存住筋”,實際是損傷以後軟組織發生粘連,影響了功能活動。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損傷的中後期。所以,受傷後幾天內的活動受限,一般都是因為疼痛使活動受限,而不是粘連所致的“存住筋”。
那麼,崴腳以後怎樣處置才正確呢?
1.分辨傷勢輕重。輕度崴腳隻是軟組織的損傷,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蹠骨基底骨折,再重的還可能是內、外踝的雙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輕的可以自己處置,重的就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斷和治療。所以,分辨傷勢的輕重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不是劇烈疼痛,還可以勉強持重站立,勉強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頭上而是筋肉上的話,大多是扭傷,可以自己處置。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頭上,或扭傷時感覺腳裏麵發出聲音,傷後迅速出現腫脹,尤其是壓痛點在外踝或外腳麵中間高突的骨頭上,那是傷重的表現,應馬上到醫院去診治。假如限於條件一時去不了醫院,也可以暫時按照下列辦法處置,然後盡快到醫院診斷治療。
多人在第一次腳崴了之後,會馬上起來走路,或是坐在原地不動,那麼這樣的方法對腳的恢複是不利的,一般來說,自己在攪完之後活動腳部的腳踝,會有一種劇烈的疼痛感,可以走動的話,可以先在坐在原地按摩幾分鍾左右緩解,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