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療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8-08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心律失常的治療目的是1、維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環狀態;2、減輕或消除症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3、預防猝死。

目前臨床常用的治療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

1、病因治療 包括糾正心髒病理改變、調整異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脈動態狹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以及去除導致心律失常發作的其它誘因(如電解質失調、藥物不良副作用等)。

2、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但不少抗心律失常藥都有毒副作用。

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傳導的藥物,如擬交感神經藥(異丙腎上腺素等)、迷走神經抑製藥物(阿托品)或堿化劑(克分子乳酸鈉或碳酸氫鈉)。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則選用減慢傳導和延長不應期的藥物,如迷走神經興奮劑(新斯的明、洋地黃製劑)、擬交感神經藥間接興奮迷走神經(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藥物。

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已有50種以上,常按藥物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作用來分類(Vaugham Williams法)。常用的有膜抑製劑、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延長動作電位間期藥物、鈣通道阻滯劑、洋地黃類藥物等,除以上五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外,還有心得寧、門冬氨酸鉀鎂、司巴丁、卡泊酸、阿馬靈、安地唑啉、常咯啉、醋丁酰心安等。

3、非藥物治療 包括機械方法興奮迷走神經,心髒起搏器,電複律,電除顫,電消融,射頻消融和冷凍或激光消融以及手術治療。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的方法有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和摒住氣等。心髒起搏器多用於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電流按預定頻率有規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維持心髒活動;亦用於治療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顫動,通過程序控製的單個或連續快速電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直流電複律和電除顫分別用於終止異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發作和心室顫動,用高壓直流電短暫經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於心髒,使正常和異常起搏點同時除極,恢複竇房結的最高起搏點。為了保證安全,利用患者心電圖上的R波觸發放電,避免易惹期除極發生心室顫動的可能,稱為同步直流電複律,適用於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轉複。治療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時則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電除顫和電複律療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終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並無預防發作的作用。

晚近對嚴重而頑固的異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反複發作的持續室性心動過速伴顯著循環障礙、心源性猝死複蘇存活者或預激綜合征合並心室率極快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張經臨床電生理測試程序刺激誘發心律失常後,靜脈內或口服抗心律失常藥,根據藥物抑製誘發心律失常的作用,判斷其療效而製定治療方案。藥物治療無效者,結合臨床電生理對心律失常折返途徑的定位,考慮經靜脈導管電灼、射頻、冷凍、激光或選擇性酒精注入折返徑路所在區心肌的冠脈供血分支或手術等切斷折返途徑的治療。

4、中醫中藥治療  心律失常屬於中醫“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範疇,多由於髒腑氣血陰陽虛損、內傷七情、氣滯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養、心脈失暢而引起。中醫治療方法分為藥物和針灸及耳穴電針治療等。

4.1 中藥治療 通過分型辨證選用適宜的中藥,對於改善上述症狀、控製病情有較好的療效,一般可分下列幾型辨治: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神疲自汗,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麵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脈細弱等,證屬氣血不足、心脈失養,治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可選用歸脾丸,此藥由人參、黃芪、白術、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誌、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棗等組成,每 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人參養榮丸、柏子養心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不寧,心中煩熱,失眠夢多,頭暈耳鳴,麵赤咽幹,腰酸盜汗,小便短黃,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等,證屬心陰虧虛、心失所養,治宜滋陰降火、養心安神。可選用天王補心丸,此藥由生地、元參、天冬、麥冬、當歸、丹參、人參、茯苓、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遠誌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朱砂安神丸、安神補心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麵色蒼白,少氣無力、怔忡,聲低息弱,勞累後尤甚,胸中痞悶,入夜為甚,畏寒喜溫,甚則肢厥,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脈沉緩等,證屬心陽不振、氣血運行無力、心失所養,治宜溫補心陽、安神定悸。可選用加味生脈飲,此藥由人參、麥冬、五味子、黃芪、附子等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其它如榮心丸、補腦丸、扶正增脈衝劑等也可參考選用。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胸悶,時有胸痛,痛如針刺,或向後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質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或有結代等,證屬心脈痹阻、心失所養,治宜理氣活血、通脈安神。可選用心舒寶,此藥由刺五加、丹參、白芍、山楂、鬱金等組成,每次服2片,每日2~3次。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參考選用。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多夢易醒,善驚易恐,坐立不安,畏風自汗,情緒不寧,惡聞喧嘩吵鬧,舌淡,脈細弱等,此屬心虛膽怯、擾亂心神,治宜益氣養心、鎮驚安神。可選用寧誌丸,此藥由人參、茯苓、茯神、遠誌、柏子仁、酸棗仁、琥珀、石菖蒲、當歸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琥珀養心丹、安神定誌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4.2針灸耳穴電針療法

耳針

(一)取穴

主穴:內分泌、心、交感、神門、枕。

配穴:皮質下、小腸、腎,心動過速加耳中,心房顫動加心髒點。

心髒點位置:屏上切跡微前凹陷後下緣。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主穴3~4個,酌加1~2個配穴。中強刺激,留針1小時。如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取耳中為主穴,配主穴2~3個,留針30分鍾~1小時;心房顫動取心髒點為為穴,加配2~3個其他穴位,留針30分鍾,手法應輕,以防暈針。留針期間,均宜行針2~3次。每日治療1次,重者日可2次。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心、小腸、口、神門、三焦。

(二)治法

每次取3~4穴,先用耳部信息探測儀,在在所選耳穴區探及陽性反應點,然後在7×7cm之傷濕止痛膏中央放一粒王不留行藥籽,貼於耳穴上,按壓5分鍾致耳部發熱。每日按壓3~4次,3~4日換貼1次。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為2組。1、心俞、內關;2、厥陰俞、神門。

配穴:早搏加三陰交,心動過速加足三裏,心動過緩加素{1},房顫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組,據症加取配穴。患者取臥位,背俞穴應在穴之外方2分處呈45°進針,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氣後,提插撚轉,使針感向前胸放射,以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刺激3~5分鍾起針;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強刺激,平補平瀉,留針20分鍾,隔5分鍾運針1次。如為心動過緩,留針5~10分鍾。每日1~2次。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3組。 1、魚腰;2、內關;3、迎香。

魚腰穴位置: 眉的中心。

(二)治法

病人靜臥,接心電監護儀。上述三組穴位任選一組,均取雙側。迎香穴用2寸針向外下沿鼻唇溝斜刺1.5寸,提插撚轉數次,以後每隔2分鍾提插撚轉數次;內關穴快速進針,給予中、強度刺激。上述2組留針20分鍾。魚腰穴用1.5寸針平刺入皮下0.5寸,得氣後留針3分鍾,中間行針1次,呈中度刺激。如無效改用藥物治療。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內關、間使、郤門、三陰交。

配穴:足三裏、心俞、膻中、腎俞。

(二)治法

主穴交替選用,每次二穴,效果不顯加取配穴。進針得氣後,接通G6805電針儀,連續波,頻率每分鍾120次,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通電15~30分鍾。每日1~2次。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