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藥學曆史悠久,講究藥理藥性。對藥物的利用也會從五行陰陽平衡等考慮,所以中藥重在調理。而在我國可入藥的植物極多。就小麥麩這種禾本科小麥屬植物而言其藥理作用也是經過百年乃至千年的不斷試藥而得出了它可入藥的部分和具體功效。
入藥部位:
種皮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大腸經
功效:
除熱,止渴,斂汗,消腫。
主治:
治虛汗,盜汗,泄痢,糖尿病,口腔炎,熱瘡,折傷,風濕痹痛,腳氣。
相關配伍
①治產後虛汗: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以豬肉汁調服二錢。日二服。(《胡氏婦方》)
②治走氣作痛:釅醋拌麩皮,炒熱,袋盛熨之。(《生生編》)
③治小便尿血:麵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之。(《集玄方》)
④治小兒眉瘡:小麥麩炒黑,研末,酒調敷之。(《綱目》)
用法用量:
內服:入散劑。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調敷。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果穗,晾曬,打下果實,人工或磨麵機打磨後篩取種皮。
植物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通常具6~9節。葉鞘光滑,常較節間為短;葉舌膜質,短小;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15~40厘米,寬8~14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方圓形。
穗狀花序直立,長3~10厘米;小穗兩側扁平,長約12毫米,在穗軸上平行排列或近於平行,每小穗具3~9花,僅下部的花結實。小穗節間約1毫米;穎短,革質,第1穎較第2穎為寬,兩者背麵均具有銳利的脊,有時延伸成芒,具6~9縱脈,外稃膜質,微裂成3齒狀,中央的齒常延伸成芒,背麵5~9脈,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略短,脊上具鱗毛狀的窄翼,翼緣被細毛;雄蕊3枚,花藥長1.5~2毫米,丁字著生,花絲細長,子房卵形。穎果矩圓形或近卵形,長約6毫米,淺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