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製作各種麵食的時候,我們難免要用到各種各樣的麵粉。而麵粉的種類是有很多種的,低筋粉、中筋粉以及高筋粉,就是人們比較常聽到的三種概念。而這三種麵粉的特性不同,因此也被用於製作不同的食物。那麼,中筋粉與低筋粉之間的區別有哪些呢?以下將做詳細介紹!
一、麵粉筋不筋道,蛋白質決定的
麵粉是小麥除掉麩皮後生產出來的。麵粉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而蛋白質的含量與構成,決定著麵粉是不是筋道。
蛋白質幾乎分布在小麥中除麩皮以外的各個部位。雖然都稱為「蛋白質」,但是卻有不同的種類,包括麥膠蛋白(也叫麥醇溶蛋白)、麥穀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
其中,麥膠蛋白、麥穀蛋白含量最高,占小麥粒中總蛋白質量的70%~80%。麥膠蛋白有一定的彈性,麥穀蛋白有一定的粘性,兩種蛋白合起來就是大家熟悉的Q彈有嚼勁的「麵筋」。
麵粉的高、中、低筋,就是看蛋白質總量與麵筋蛋白含量,含量越高,麵粉越「筋道」,且延展性和彈性都較高。
二、三種麵粉,分工不同
1、高筋麵粉,又叫強筋麵粉。其蛋白質含量最高,總蛋白質含量≥12.2%,濕麵筋值在30%以上(濕麵筋值是反應麵筋含量的數據之一)。特點是筋道,且延展性好和彈性高。
高筋麵粉適合做:麵包、起酥點心(如丹麥酥)、鬆餅(千層酥)、奶油空心餅(泡芙)、筋道的麵條、口感好的饅頭等。
2、低筋麵粉,又叫弱筋麵粉。其蛋白質含量最低,總蛋白質含量≤10%,濕麵筋值在24%以下。特點是筋度低、延展性和彈性都弱。
低筋麵粉適合做:蛋糕、鬆糕、餅幹、甜酥點心、撻皮等需要蓬鬆酥脆口感的西點。市麵上的普通粉基本就屬於低筋粉。
3、中筋麵粉,介於高筋麵粉與低筋麵粉之間。其蛋白質含量在10%~12.2%之間。市麵上的標準粉就屬於這類麵粉。
中筋麵粉適合做:一般的家庭麵食例如蒸饅頭、包子、餃子、烙大餅、揪麵片、麵條等,中筋粉都非常適用,做出來的食物鬆軟但有帶一點嚼勁。
三、動手體驗,三種麵粉手感不一樣
高筋麵粉:顏色較深,質地鬆散光滑。用手抓起一把高筋粉,用拳頭攥緊然後鬆開,它會很快散開、不易成團。
低筋麵粉:顏色較白,用手握住會固結成團,且在輕輕掂粉團的過程中,能保持形狀不散,即便散開也沒有高筋粉散的快。
中筋麵粉:顏色乳白,介於高、低粉之間,體質半鬆散。
除了用手辨別,也可以用一個細網篩來篩一下麵粉,高筋粉流得快,低筋粉粗而流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