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是如何養生的?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3-08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文章導讀:成分,具有保護心、肝、腎、大腦,調節神經,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動脈硬化程度,延緩細胞衰老進度及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種作用。國外藥理專家稱枸杞中所含的維生素X為駐顏維生素,又稱作祛老聖藥。有枸杞之鄉美名的寧夏地區對枸杞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枸杞罐頭、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係列產品已應運而生,深受國內外顧客的青睞。

蘇軾與芡實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他六十高齡後仍紅光滿麵,身體健壯,精神矍鑠,才思敏捷,這與他學習中醫藥、研究養生之道有關。

他除同沈括合編了《蘇沈良方》外,還自著了一本《東坡養生集》。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是吃芡實。每天不限時間取熟芡實1粒放口中細嚼,待唾液滿口時慢慢咽下,每天吃20~30粒,長年不斷。芡實食藥兩用,《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曆代中醫認為它有補中益氣、健脾助胃、固腎澀精、滋養強身等功用。《金峨山房藥錄》中有詩充分說明芡實(又名雞頭米)粥的養生保健功效:“煥發容光精氣壯,粥香食進思飛揚。金風玉露雞頭熟,萬裏行吟妙趣長。”

蘇轍與茯苓 蘇軾的弟弟蘇轍不但是“三蘇”之一,在文壇上也占一席之地,而且與其兄一樣,也潛心研究中醫藥及養生之道。據說蘇轍自幼體弱多病,加之勤奮讀書用腦過度,因而病魔纏身經久不愈。直至32歲,他開始服食茯苓,堅持1年,頑疾竟獲痊愈,此後服食不斷,也得享高壽。唐宋時代,人們服食茯苓相沿成風,詩句吟和之中常見,如宋代文人黃庭堅有詩詠茯苓:“湯泛水瓷一生春,長鬆林下得靈根。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至清代,服茯苓之風更盛,慈禧太後也愛吃茯苓餅,她到晚年仍容顏不衰,與此不無關係。名著《紅樓夢》中有用茯苓和人奶做茯苓霜的記述。當時皇宮內和富貴人家,每天早晨吃一盅作為補品。梁代醫學家陶弘景稱茯苓“通神而致靈,和魄而練魂,利竅而益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上品仙藥也。”可見,茯苓的養生保健功用,早被人們認識了。現在,茯苓餅作為北京的禦膳特產之一,為中外遊客的必購之物。

陸遊與枸杞宋朝詩人陸遊愛用枸杞子泡茶或做羹湯吃,晚年視力仍佳,依然讀書、寫詩不輟。曾有“雪霽茅堂鍾馨清,晨齋枸杞一杯羹”的詩句描述。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家前屋後廣種枸杞與菊花,一為觀賞,二作食養,曾寫下一篇清新雋秀的《杞菊賦》。唐代另一位詩人劉禹錫也有詩讚枸杞曰:“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同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蘇東坡也喜愛在庭院中種植枸杞,自己服食及宴請賓客,有《小圃枸杞》詩為證:“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大將玄吾鬢,小則餉吾客。“孫思邈、葛洪、陶弘景及孟冼等也常食枸杞,都成為醫林壽星。唐代宰相房玄齡、杜如晦因政務操勞而致體衰多病,後遵醫囑服食枸杞得以康複,並都獲享高壽。民間也流傳有“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湯”的俗語。《神經本草經》稱它“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太平聖惠方》中有“服用枸杞長生不老”之說。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與多種藥理成分,具有保護心、肝、腎、大腦,調節神經,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動脈硬化程度,延緩細胞衰老進度及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種作用。國外藥理專家稱枸杞中所含的“維生素X”為“駐顏維生素”,又稱作“祛老聖藥”。有枸杞之鄉美名的寧夏地區對枸杞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枸杞罐頭、枸杞晶、枸杞酒、枸杞茶等係列產品已應運而生,深受國內外顧客的青睞。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