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障礙的種類有很多,但是對於人體都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傷害的。當然很多時候疾病來時都悄然無聲,所以及時發現自身的征兆很重要。下麵我們就來仔細學習一下吧。
一、治療原則
神經性厭食患者常有治療動機不足,抵觸甚至拒絕治療的問題存在,嚴重低體重常常因加重了病態歪曲的認知而加大了治療的障礙。對體重指數低於15的患者通常建議住院治療,以保證營養改善和體重增加,促進治療療效。對體重指數12以上,沒有其他嚴重合並症,且有治療動機的患者,可以嚐試門診強化治療(每周至少與醫生會談一次,進行軀體和心理狀態的評估),如治療有效(體重每周增加至少0.5-1kg),則可繼續,否則需住院治療。
住院治療主要解決嚴重營養不良、嚴重合並症,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治療動機,保證出院後的後續治療成為可能。門診治療常常需要持續1年甚至更長時間。
二、治療方式
厭食症的治療包括軀體輔助治療、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治療三大部分。
1、軀體輔助治療
包括營養重建和治療並發症。營養重建是指幫助厭食症患者重新開始攝入足夠的營養,以改善嚴重的營養不良,恢複健康體魄。原則上根據患者每日平均需要的基礎能量再加上恢複先前的損耗所需的額外能量來設定患者每日需攝入的營養量,然後根據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來製定飲食計劃。保證營養重建計劃的執行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這裏的行為治療是必要的。對惡病質和進食困難以及體重明顯減輕而不配合治療者,可采用鼻飼法,也可以靜脈輸入高營養液。嚴重者需強製住院治療。治療並發症包括處理由於嚴重營養不良已經造成的各種軀體合並症,如貧血、低鉀、低磷血症、感染、水腫、饑餓性酮症、消化不良、便秘、營養不良性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另外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預防營養重建過程中的危機——再喂養綜合征——指長期進食量很少或不進食的患者在恢複進食後出現的一係列水、電解質及相關的代謝紊亂。一般在進食3-4天內出現,早期評估高危患者:嚴重營養不良、再進食速度太快、腸內營養的患者容易出現再喂養綜合征。預防措施包括住院監測,控製營養補充的速度等,以及及時發現指征並對症處理。
2、心理治療包括
行為治療、支持、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等。
(1)行為治療:對治療存在抵觸心理或根本拒絕治療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特點,單純的營養重建計劃和心理支持、糾正認知等往往難以達到治療目標,所以在厭食症的心理治療中行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保證患者的營養重建、體重增加,為進一步的心理康複提供基礎。
包括製定進食計劃、執行進食計劃、糾正相關異常行為三部分。進食計劃包括一日三餐和加餐計劃,在保證熱量攝入和營養平衡的基礎上與患者協商進食內容、次數和時間;進食計劃的執行包括監督和自我監督,住院患者應在護士的監督下完成進餐,門診患者應在協商同意的情況下接受家人的監督或自我監督;針對不同患者的相關異常行為,糾正異常行為的內容常包括防止患者拒食、藏匿食物、嘔吐、過度運動、使用瀉藥、利尿劑、減肥藥等有害物質,針對異常行為的出現設置矯正措施,住院患者常包括集體就餐、限製活動範圍和量、安全檢查排除有害物質使用的可能等。
(2)支持治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是行為治療及其他治療得以進行的關鍵,這通常通過支持治療來獲得。支持治療一般包括肯定和鼓勵患者治療的願望,肯定其麵臨的困難和努力,支持患者對生活的追求,保證治療可以帶來積極的改變而不是災難性的後果(通常指變成大胖子),保證在治療中的陪伴和關懷,並積極提供相關健康教育的內容——營養學知識等。
(3)認知治療:針對患者有關食物和體形的超價觀念進行,如針對體形——她們常常認為體形決定了人際關係的好壞,決定了人生的成敗,完美的體形可以改變人生;針對食物——隻要開始吃就會失控,多吃一小口就會長胖,體重會無限製地長下去等。針對體相障礙的患者要明確指出這種感知的病理性,鼓勵其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4)家庭治療:以‘患者個人的症狀反映了家庭關係的問題’為理論依托,和家庭成員一起工作,發現家庭內部僵化的、適應不良的關係模式,嚐試通過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來促進症狀的改善。尤其對於18歲以下和仍與父母同住的患者,家庭治療應是治療中必要的部分。
3、精神藥物治療
治療主要是對症,應選用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且以小劑量治療為宜。針對病人的焦慮症狀,尤其是麵對食物時的擔心和恐懼,可使用小劑量抗焦慮藥,如勞拉西泮0.25mg-0.5mg飯前服用,嚴重者可使用氯硝西泮等長效苯二氮卓類藥物;針對抑鬱症狀可使用SSRI、SNRI類抗抑鬱劑;針對體相障礙和超價觀念可嚐試使用小劑量的奧氮平等抗精神病藥物;針對自傷、自殺及其他衝動性行為可短期應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
進食障礙患者平常的時候也無需太擔心,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的蔬菜卻有治病防病的效果,像上文提到的這些蔬菜,真的是可以幫助到患者的哦,經常吃一吃,絕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