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養生,苦茶常服,可以益思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8-04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是我國是茶的故鄉。茶可以解毒,長期飲茶可以使人有鬥誌,有精神。據《淮南子》記載:“神農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說明在很久以前人們就用茶解毒養生。

三國時期,神醫華佗在《食論》中說:“苦茶常服,可以益思。”

魏晉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雜錄》中記載:“苦茶輕身換骨”。

到了唐代,對茶的認識更加科學而全麵。這一時期的藥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講:“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痔,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並稱“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各種藥可以治一種病,而茶可以治各種藥。這種觀點得到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肯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從藥理學角度評定“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又說:“溫飲,則火因寒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

唐代另一位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茶性“至清導和”,經常喝茶,可以使人益思安神,清熱降火、祛風解表,達到陰陽調和。他法天尊地,以茶養生、壽達102歲,是當時國人人均壽命的2。5倍(當時國人人均壽命不足40歲)。

唐代茶聖陸羽總結前人飲、用茶的經驗和曆史,對茶的藥用價值做了詳盡的論述:“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唐代的另一位茶師劉貞亮則提出:“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雅誌。”此謂“飲茶十德”。

盧全是曆史上以喝茶聞名的著名文人。大家不知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書院下麵的東入口有一個老同昌茶莊。它門上的對聯是:“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這幅對聯摘自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詩。“盧仝七碗茶”是用典。典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這首詩對飲茶的妙處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飲盡盧仝七碗茶,神仙都當上了,還服什麼藥?

宋代承襲唐代茶風。飲茶已成普遍的習慣。蘇軾主張人有小病隻需飲茶,不要服藥。

《茶譜》裏有記載對茶得功效做了全麵的總結:“人飲茶可以茶可以止渴,消食,消除疲勞,益思等。並且指出:“人不可以一天不喝茶”。也可以體現出茶道養生的重要性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