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36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一不小心就會使自己生病,這種心源性猝死是我們必須大問題。怎麼辦呢?吃藥?看醫生?還是開不了口?

  心源性猝死可根據突發意識喪失,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消失,特別是心音消失,沒有呼吸運動或僅有瀕死的呼吸活動診斷。一旦診斷心髒驟停,即應立即進行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級基本生命支持和複蘇後處理。CPR的目的是在給予明確的治療前,維持中樞神經係統、心髒及其它重要髒器的生命力。

  一、基本生命支持

  1、開放氣道 一旦確診心髒驟停,立即就地進行心肺複蘇,同時呼救。將患者仰臥於硬板床或地上,鬆解衣領、褲帶,使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內異物,如假牙、粘液和嘔吐物等。一手置於患者額部,另手抬舉下頜,使其頭部後仰,頸部伸直,避免舌下墜阻塞氣道。

  2、人工呼吸 迅速確定呼吸是否停止。如無自主呼吸,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氣後貼緊患者口唇外緣用力吹氣。先吹氣2次,每次1000~1250ml。在人工呼吸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胸廓運動,參照其胸廓起伏情況控製吹氣量。避免發生胃脹氣而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如患者出現胃脹氣,應將其側轉並壓迫上腹部,排出胃氣後繼續進行心肺複蘇。

  3、胸外按壓 檢查頸動脈搏動,如動脈搏動消失,立即胸外按壓。操作者兩手掌重疊交叉置於患者胸骨中下段,雙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有節奏地垂直向下按壓,將胸骨下段壓下4~5cm為宜,按壓後放鬆,使胸廓複原。按壓頻率約80次/分左右,同時觀察有無頸動脈搏動。按壓部位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按壓胸骨下劍突處。按壓節律均勻,切忌用力猛擊造成胸骨或肋骨骨折和血、氣胸等並發症。胸外按壓連續進行,直至心跳恢複。如需描記心電圖、心內注射或更換操作者,間斷時間不宜超過15秒。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 如一人進行心肺複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約為15:2,如三人進行心肺複蘇則約為5:1。

  二、高級基本生命支持

  1、盡早應用簡易人工呼吸器 經麵罩加壓給氧並準備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和呼吸機。氣管插管操作應迅速、熟練,爭取30秒內完成,以免延誤搶救。護士應迅速備齊吸引器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靜脈通路 及時輸注各種搶救藥物。一般選前臂靜脈,切忌因靜脈穿刺導致心肺複蘇中斷。一些患者因周圍靜脈塌陷而穿刺難以成功,可選用頸外靜脈或股靜脈插管。有些藥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腎上腺素等可經氣管套管內滴入。

  3、盡早心電監護和心電圖檢查 明確心律失常的類型,並監護心率及心律變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療 主要包括藥物、電擊複律及人工心髒起搏。

  (1)常用藥物包括

  ①利多卡因 治療室性心律失常首選藥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室性心律失常。

  ②普魯卡因胺 用於利多卡因治療無效的室性心律失常。

  ③溴苄銨 用於上述兩種藥物無效、電擊複律失敗的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

  ④阿托品 用於伴血液動力學障礙的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室停搏的治療。

  ⑤異丙腎上腺素 用於阿托品無效的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

  ⑥腎上腺素 用於心室顫動、心髒停搏和電一機械分離。

  ⑦碳酸氫納 對心髒驟停的治療作用尚不明確,宜在進行心肺複蘇、除顫、改善通氣及藥物治療後應用。

  藥物治療應嚴格掌握劑量、輸注濃和速度;同時密切監護心率、心律及血壓變化,觀察藥物療效,如生命體征發生變化應及時通知醫生。

  (2)電擊治療 用於心室顫動和室性心動過速,前者以非同步電擊除顫、後者以同步電擊複律。操作時將兩電極板均勻塗滿導電糊,分置於胸骨右緣第二肋間及心尖部或分置於左胸前後。初始電能量約200J,一次電擊無效可增大能量再次電擊,但不宜超過360J。心室顫動能否轉為竇性心律,往往取決於心室顫動出現至電擊除顫的時間間隔,切忌延誤除顫時間。

  (3)人工心髒起搏 適用於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者。

  (4)增加心排血量,維持血壓常 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鈣製劑等。靜脈滴注時,須嚴格控製藥物劑量及滴注速度。去甲腎上腺素藥液切忌外漏,以免引起周圍組織壞死。

  三、複蘇後處理

  1、維持有效循環 心肺複蘇後可出現低血壓、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一旦血壓下降,除對症治療外應分析原因,予以病因治療。有條件者宜行血液動力學監測,以指導用藥。對難治性休克,應注意有無心肺複蘇後的其他並發症,如氣胸、心包填塞或腹腔髒器損傷等。如發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強心、利尿和擴血管治療,詳見有關章節。另外,複蘇成功後宜延用二期複蘇中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防止室性心律失常複發。

  2、維持有效的呼吸 對昏迷者應予氣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未恢複前予呼吸機輔助給氧,其間應定期進行血氣分析,以調整呼吸機給氧濃度、潮氣量、呼吸頻率及呼吸比等。應用高濃度及純氧時,宜間斷給氧,如需長期吸氧,以鼻導管吸氧為宜,以防氧中毒。如氣管插管超過2~3日仍不能拔除,應行氣管切開,並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強氣管切開護理。另外,可酌予呼吸中樞興奮劑如可拉明、洛貝林等,以促使患者盡早恢複自主呼吸。

  3、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 低溫療法和脫水療法。

  (1)低溫療法 包括物理降溫及應用人工冬眠藥(如氯丙嗪、非那更等),旨在降低腦組織基礎代謝及耗氧量,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力。宜早在心髒驟停後5分鍾內用為佳,可頭罩冰帽,並於頸、腋下和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盡快使體溫下降,至肛溫32℃左右。降溫過程中宜每半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冰袋應用毛巾包裹,忌直接接觸皮膚。胸前區、會陰部及腹部禁放冰袋。降溫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寒戰和抽搐等,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2)脫水療法 常予20%甘露醇250ml或25%山梨醇250ml靜脈快速滴注,必須在20~30分鍾內滴完,治療中應注意維持血壓在10.67/6.67kPa(80/50mmHg)以上,適當控製液體入量,觀察每小時尿量及注意有無低鉀血症表現,如腹脹和心律失常等。對腎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4、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嚴格記錄出入液體量、監測血電解質濃度和血氣指標,並及時予以糾正。

  5、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 心髒複蘇後宜留置導尿管,準確記錄每小時尿量並監測尿比重,如尿量

  6、防治繼發感染 複蘇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同時加強支持治療,提高機體抵抗力。加強皮膚、口腔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定時翻身,防止皮膚破潰感染及褥瘡發生。定時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予霧化吸入,防治肺部感染。對氣管切開者,應每天局部換藥,保持傷口清潔。注意觀察切口及周圍有無紅腫和滲出,定期做切口部位細菌培養。對留置尿管者,除尿路已感染外,一般不宜每日衝洗尿管,以減少尿道感染。每日應更換密閉尿袋,觀察尿液有無混濁並定期進行清潔中段尿培養,有感染者宜行細菌學檢查及藥敏試驗,指導用藥。此外,尚須注意患者體溫變化,每日測量4次體溫,並定期複查血象。

  7、營養補充 給予高蛋白和高維生素流質飲食,每日總熱量不低於2kcal。心肺複蘇後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礙,故需靜脈或鼻飼給予營養。每次鼻飼前應檢查胃管位置,注意患者有無腸脹氣等。鼻飼飲食應溫度適宜,且每次注入量不宜過多過快,鼻飼後宜用鹽水衝洗胃管,以防堵塞心髒性猝死。

 

人都會有心源性猝死,所以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時候一定要注意衛生,否則很容易招來一些疾病。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