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讓生活更加經濟一些,在家裏麵炒菜不但會省更多的錢,而且還可以體會到炒菜的樂趣,當看到全家人都特別愛吃你炒的菜時,心裏肯定美滋滋的。不過,每個人炒菜都有各自不同的習慣,有的習慣是非常好的,而有的習慣則是屬於惡習,是需要改正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炒菜的惡習,大家可以自己判斷一下,是否存在這些惡習,如果有的話,請盡量改掉哦!
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麵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盡量將水分控幹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幹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裏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症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麵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在北方地區,人們普遍口味比較重,因此在炒菜的時候放鹽都放的特別多,而且不論炒什麼菜都喜歡往裏麵添加大量的醬油或者是豆瓣醬。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也屬於一種惡習,想要讓菜鹹一些的話,可以少放一些鹽,稍微多放一點例如醬油或者是豆瓣醬這種調味品。如果調味品放的少,想要讓菜口味重一些,則可以適量加一些鹽。總之,調味品和鹽的比例一定要適中,不要兩者都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