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可以發生在主動脈造影或主動脈瘤手術切除時對血供的幹擾。有時可由於主動脈粥樣硬化、脊髓血管畸形、微栓塞、血管痙攣和供血不足引起。其他如梅毒性脊髓動脈炎、腰椎管狹窄、脊髓創傷、紅細胞增多症、靜脈血栓形成,全身疾病引起血壓過低都可導致脊髓缺血。
脊髓缺血所引發一係列損傷性生化改變將導致細胞內鈣聚集,氧自由基含量增高,從而損傷脊髓內神經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損害,國外學者在兔脊髓缺血模型研究中,發現受損神經元內有凋亡小體,提示凋亡促進神經細胞死亡。
脊髓缺血性疾病的並發症主要是脊髓外原發病表現,如動脈粥樣硬化相關並發症等,以及進行性截癱臥床導致的繼發性肺炎、壓瘡、尿路感染等。
脊髓缺血見於主動脈粥樣硬化。脊髓短暫缺血發作(TIA)表現為突然截癱,持續數拾分鍾或數小時而完全恢複;若脊髓數個節段完全梗塞時,則出現下肢癱瘓、所有感覺喪失和大小便障礙。
脊髓缺血性疾病需做的檢查項目:
1、腦脊液檢查:脊髓蛛網膜下降出血CSF呈血性;椎管梗阻時CSF蛋白量增高,壓力低。
2、MRI:可顯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或梗死,增強後可能發現血管畸形。脊髓造影可確定血腫部位,顯示脊髓表麵畸形血管位置和範圍,但不能區別病變類型。
3、脊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確診脊髓血管畸形頗有價值,可明確顯示畸形血管的大小、形態、位置、範圍、類型、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對指導手術或放射介入治療很有幫助。
患者注意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纖維素類食物,以提高機體的組織修複能力;注意避免高鹽高脂肪食物,以免引起血液高稠度,進一步導致缺血症狀加重;注意避免辛辣、溫熱的食物,如酒、辣椒、幹薑、胡椒、桂皮等;避免喝酒,避免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脊髓缺血性疾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相似,應用血管擴張劑及促進神經功能物,低血壓者應予糾正血壓,疼痛者可給與鎮靜止痛劑。
治療原則
脊髓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在疾病早期的治療原則不同。缺血性以活血通絡為主,出血性有脊髓壓迫征者應及早爭取手術治療。如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應以止血為主。脊髓缺血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在恢複期,針灸治療的原則相同,治擬理氣活血、舒筋通絡,並結合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