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脊柱>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簡介

相關問答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又稱骨髓瘤、漿細胞骨髓瘤或Kahler病。直到1889年經Kahler詳細報告病例後,多發性骨髓瘤才普遍為人們所了解和承認。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並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發病率估計為2~3/10萬,男女比例為1.6:1,大多患者年齡>40歲,黑人患者是白人的2倍。

【詳情】

01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不正常增生,致使侵犯骨髓的一種惡性腫瘤,為發生於B淋巴細胞的惡性漿細胞病。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因尚不明確。在骨髓瘤患者培養的樹突狀細胞中,發現了與卡波西肉瘤相關的皰疹病毒,這提示兩者存在一定的聯係。該病毒編碼的白介素-6(IL-6)的同係物。人類IL-6可促進骨髓瘤生長,同時刺激骨的重吸收。此種特殊的細胞來源尚不明了。通過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序列和細胞表麵標誌分析提示為後生發中心細胞惡性變而來。

02多發性骨髓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多發性骨髓瘤常引起如下並發症;

  1.骨折 病理性骨折,常見於顱骨、盆骨、肋骨、脊柱骨骨折等。

  2.高鈣血症 骨髓瘤合並高鈣血症在歐美患者中的發生率可達30%~60%,臨床可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煩渴性多尿、昏迷。

  3.腎髒損害 是常見和重要的並發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高黏滯綜合征 在患者中發生率為10%,常表現視力下降、意識障礙、中樞神經係統紊亂、心衰等。

  5.血液係統並發症 貧血、出血、血栓。

  6.感染 在病程中可反複出現感染、發熱。如皮膚感染、肺部感染等。

  7.澱粉樣變性 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包括舌肥大、腮腺腫大、心肌肥厚、心髒擴大、腹瀉、外周神經病、肝脾腫大等。

  8.神經係統損害 合並神經係統損害的發病率28.6%~40%,包括脊髓壓迫、神經根脊髓壓迫等。

03多發性骨髓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持續性的無法解釋的骨骼疼痛(特別是在背部或胸廓),腎功能衰竭,反複發生細菌性感染(特別是肺炎球菌性肺炎)是多發性骨髓瘤最常出現的症狀。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壓縮較常見,後者可能導致脊髓受壓迫和截癱。由於在腎小管廣泛管型形成,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和間質纖維化而發生腎衰(骨髓瘤腎病)。有些病人以貧血,伴乏力和疲勞為主,少數病人有高粘滯綜合征。淋巴結和肝脾腫大不常見。

04多發性骨髓瘤應該如何預防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與環境、飲食等因素有關故預防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生應增強體質,積極治療慢性疾患,避免射線及化學毒物的接觸,對於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1、應避免與致癌因素接觸,若有接觸史或病狀可疑者,應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2、應適當的參加活動,以減少脫鈣

  3、注意個人衛生,防止感染,尤其要注意口腔粘膜和皮膚的清潔,防止感冒

  4、中醫方法宜注意調理情誌,防止七情太過,從而保持氣血和暢,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的發生

05多發性骨髓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骨髓檢查:出現一定比例的異常漿細胞(骨髓瘤細胞主要為原始漿細胞或幼稚漿細胞)或組織活檢證實為骨髓瘤細胞。

  2、血清檢查中出現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電泳的γ區或β區或α2區出現一窄底高峰,又稱M蛋白)或尿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即尿本周氏蛋白)。

  3、(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進行檢查,CD10、CD19、 CD20等B細胞標記單抗、 CD38 、CD138漿細胞標記單抗表達增高。

  (2)細胞遺傳學檢查:多表現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為預後不良的因素。特別是血的含量,不受腎功能的影響。

06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1.甲魚湯:甲魚500~1000g,香菇適量。製作方法:將甲魚宰殺洗淨後與香菇同加調料,小火燉爛。佐餐食用。有滋陰養血之功。適用於多發性骨髓瘤化療時氣血兩傷者。

2.龍眼肉粥:龍眼肉15g,紅棗3到5枚,粳米100g。製作方法:將以上物品一並煮成粥,熱服。每日早晚各服一碗即可。每次用量不宜過多。有滋養氣血之功。適用多發性骨髓瘤性腎病,氣血兩虛者。

3.桃花魚片:青魚肉100g,桃仁酥10g。製作方法:將青魚宰殺洗淨,與桃仁酥同加入油、精鹽等佐料炒熟,佐餐食用。有活血補腎之功。可抑製骨髓過度增生,適用於多發性骨髓瘤。

4.鯰魚黑豆湯:塘鯴魚(胡子鯰)1~2條(約500g),黑豆50~100g,紅棗6~10枚。製作方法:將魚宰殺洗淨後,與黑豆、紅棗一並加入水中燉煮,加油、精鹽調味。佐餐食用。可與黃鱔山藥湯交替食用,長期食用。有補血、滋腎、調中、興陽之功。適用於脾腎不足引起的多發性骨髓瘤者。

5.黃鱔山藥湯:黃鱔魚1~2條,山藥50~100g,生薑2片。製作方法:將黃鱔宰殺洗淨,山藥切片,一並加水、油、鹽等調料,文火燉煮。佐餐食用,或用黃鱔魚煲飯吃,長期食用。有甘溫具足,補中益血之功。適用於中焦不足引起的多發性骨髓瘤者。

07西醫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

  1、支持治療

  (1)長期臥床患者容易發生骨骼脫鈣,高鈣血症,腎功不全,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經常性活動有助於改善上述狀況,若骨痛限製活動時,可予止痛劑或局部放射達到止痛效果,胸肋骨或胸腰椎有病變者,應配用輕便矯正性支架加以保護,既可減輕疼痛,又可防止病理性骨折,對已有嚴重胸和(或)腰椎壓縮性骨折並有可能損及脊髓而截癱患者,需限製活動,胸椎,腰椎有溶骨性病變患者應睡鋪有軟墊的木板硬床,防止脊柱彎曲過度引起骨折而損傷脊髓。

  (2)貧血應得到改善或糾正,輸紅細胞使血紅蛋白濃度維持在80g/L以上,以改善患者一般情況,使之能夠耐受化療,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皮下或靜脈注射有助於改善貧血,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時,可輸濃縮血小板懸液,當高黏滯綜合征嚴重時,可采用血漿交換法,迅速去除異常大量免疫球蛋白,降低血漿黏滯度,緩解症狀,高鈣血症用靜脈注射降鈣素(calcitonin)5~10U/(kg·d),靜脈滴注帕米膦酸二鈉(博寧,阿可達)60~90mg/d,口服潑尼鬆(60mg/d)可有效降低血鈣,高尿酸血症者口服別嘌醇(allopurinol)300~600mg/d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脫水是由尿鈣增多引起多尿,腎小管功能不全引起多尿以及高鈣血症引起嘔吐等因素所造成,治療上一方麵給予補液,使尿量達到1500~2000ml/d,另一方麵及時處理高鈣血症,對腎功能不全患者,按腎功能不全治療原則處理。

  ①血紅蛋白低於60g/L,輸注紅細胞;②高鈣血症:等滲鹽水水化,強的鬆:20mg,口服,3~4次/d;③高尿酸血症:別嘌呤醇:0.2mg,口服,3次/d;④高粘滯血症:血漿交換治療;⑤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⑥感染:聯合應用抗生素治療,對反複感染的病人用青黴素,丙種球蛋白預防性注射有效。

  本病患者易並發感染,應注意預防感冒,保持口腔衛生,一旦發生感染,應針對病原菌選用有效抗生素,力求早期控製感染,肌內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難以達到有效預防感染作用,靜脈輸注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在本病預防和治療感染的作用尚在研究之中。

  2、化療

  化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新化療藥物的應用和用藥方法的改進是近年來本病療效提高的關鍵因素。

  作為單藥治療,苯丙氨酸氮芥(米爾法蘭,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環磷酰胺,氮甲(甲酰溶肉瘤素,N-甲),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卡莫司汀(雙氯乙亞硝脲,卡氮芥,BCNU),洛莫司汀(氯乙環己基亞硝脲,羅氮芥,CCNU),長春新堿,多柔比星(阿黴素),依托泊苷(足葉乙甙,VPl6)等均有療效。

  (1)方案:應用最久,療效較好的是應用聯合化療。

  ①MP方案: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8mg/m2,口服,第l~4天(或4mg/m2,口服,第1~7天);潑尼鬆60~80mg,口服,第1~7天,4周為1療程,MP的有效率約為50%,中數生存期24~30個月,80%患者在5年內死亡。

  ②M2方案:卡莫司汀(卡氮芥)00.5mg/kg,靜注,第1天;環磷酰胺10mg/kg,靜注,第1天;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0.25mg/kg,口服,第l~4天;潑尼鬆1mg/kg,口服,第1~7天,0.5mg/kg,口服,第8~14天;長春新堿0.03mg/kg,靜注,第21天,5周為1療程。

  ③VBMCP方案:長春新堿1.2mg/m2,靜注,第1天;卡莫司汀(卡氮芥)20mg/m2,靜注,第1天;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8mg/m2,口服,第l~4天;環磷酰胺400mg/m2,靜注,第1天;潑尼鬆40mg/m2,口服,第1~7天,20mg/m2,口服,第8~14天,5周為一療程。

  ④VMCP/VBAP方案:長春新堿1mg/m2,靜注,第1天,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6mg/m2,口服,第l~4天,環磷酰胺125mg/m2,口服,第l~4天,潑尼鬆60mg/m2,口服,第l~4天,3周為一療程;長春新堿1mg/m2,靜注,第1天;卡莫司汀(卡氮芥)30mg/m2,靜注,第1天;多柔比星(阿黴素)30mg/m2,靜注,第1天;潑尼鬆60mg/m2,口服,第l~4天,3周為1療程,兩個方案交替使用。

  (2)目前對難治性病例多采用VAD方案或大劑量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HDM)方案治療。

  ①VAD方案:長春新堿0.4mg/24h持續靜脈滴入4天,多柔比星(阿黴素)10mg/(m2·24h)持續靜脈滴入4天,地塞米鬆40mg,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25天為1療程,此方案對難治性病例的有效率為45%~66%,中數生存期11~16個月,主要副作用是大劑量地塞米鬆招致的繼發性感染,對證實有多藥耐藥基因高表達的難治性病例,可在化療的同時加用MDR逆轉劑,即維拉帕米(異博定)40~80mg口服,3次/d,或環孢素4mg/kg,靜注,2次/d,第1~3天,2.5mg/kg靜注,2次/d,第4~5天,也可1∶3服,環孢素(CsA)5mg/(kg·d)。

  ②大劑量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方案: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50~100mg/m2,靜注,第1天,此方案的有效率約40%,主要副作用是骨髓抑製,需加以注意。

  (3)除上述VAD,VAD加MDR逆轉劑和HDM方案外,對難治性病例尚可選擇CBV(環磷酰胺,卡莫司汀(卡氮芥),依托泊苷(足葉乙甙))方案或EDAP(依托泊苷(足葉乙甙),地塞米鬆,多柔比星(阿黴素),順鉑)方案,兩者的有效率均約40%,有報道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500mg,2次/d對本病有效,甚至對化療耐藥的病例也可能奏效,口服沙利度胺(反應停)由200mg/d逐漸增至400~800mg/d,用藥6周以上,有效率約為30%,副作用有嗜睡,便秘,乏力,周圍神經病等。

  3、幹擾素及其他生物反應調節劑

  幹擾素是具有抗病毒,影響(抑製或刺激)細胞生長,調節免疫等多種功能的細胞因子,幹擾素對細胞(包括腫瘤細胞)生長的影響多表現為抑製作用,同時幹擾素也有激活自然殺傷細胞,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刺激B細胞合成免疫球蛋白等調節免疫作用,因此被用於腫瘤包括本病的治療,應用幹擾素α(3~5)×106U皮下注射,1周3次,至少6周以上,單藥治療本病初治患者的有效率為10%~20%,多為部分緩解,若與化療合並使用,是否優於單用化療尚有爭論,雖然較多報告肯定化療合並幹擾素α可提高緩解率和延長緩解期,但部分報告認為加用幹擾素α對療效並無影響,至於難治性病例,各家報告均認為幹擾素α很難奏效,對於化療取得完全緩解後患者的維持治療,雖然部分研究報告持否定態度,但是多數研究肯定應用幹擾素α[(3~5)×106U皮下注射,1周3次,長期注射]作為維持治療,可以獲得延長緩解期的效果,此一爭論尚待進一步研究澄清。

  (1)白介素6(IL-6)是誘導B細胞分化和刺激B細胞-漿細胞生長的重要細胞因子,人骨髓瘤細胞體外培養需要IL-6,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及血清中IL-6水平也顯著升高,這些都提示IL-6在本病的發病機製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研究應用抗IL-6單克隆抗體治療本病,初步報告有一定療效,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2)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帕米膦酸二鈉(博寧,阿可達)通過抑製破骨細胞活性而減輕骨痛和溶骨性病變,用法為60~90mg,靜脈滴注,每月1次,可重複使用,新近報道應用OAF抑製劑(SD-7784,Statins)治療溶骨性病變,已進入臨床試驗。

  4、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適用於不宜手術切除的孤立性骨漿細胞瘤和髓外漿細胞瘤的治療,同時也是減輕局部劇烈骨痛的有效治療手段,此外,對於化療無效的複發性或耐藥性患者采用半身放療或半身放療加聯合化療,有效率約為50%,放射劑量一般為上半身625cGy,或下半身850cGy,近年來由於骨髓移植的進展,周身放療多作為移植前預處理措施之一,而不再單獨使用。

  5、手術治療

  當胸椎或腰椎發生溶骨性病變使患者臥床不起並可能因發生壓縮性骨折而導致截癱時,可以進行病椎切除,人工椎體置換固定術,成功的手術將使患者避免發生截癱,在一定程度上恢複活動能力,提高生命質量。

  6、造血幹細胞移植

  化療雖在本病取得了顯著療效,但未能治愈本病,故自20世紀80年代起試用骨髓移植配合超劑量化療和周身放射根治本病,同基因,異基因,自身骨髓(包括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均已應用於本病的臨床治療。

  骨髓移植前的預處理目的在於清除患者體內的瘤細胞並抑製患者的免疫能力使骨髓容易植活,對於本病,多采用大劑量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140~200mg/m2(-2天)和周身放射(TBI)850cGy(-1天)作為預處理,也有采用卡莫司汀(卡氮芥)120mg/m2(-8天),依托泊苷(足葉乙甙)250mg/m2(-8天,-6天),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140mg/m2(-2天)和TBI850cGy(-1天)作為預處理,近年來的總結性研究認為,單用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200mg/m2作為預處理效果相對較好。

  ①同基因骨髓移植:美國西雅圖研究中心報告7例本病患者接受了同卵雙生兄弟的同基因骨髓移植,其中2例已分別無病生存8年和15年以上(1994),瑞典報告6例同基因骨髓移植,其中3例已存活6年以上,表明骨髓移植可能治愈本病;

  ②異基因骨髓移植:歐洲骨髓移植組織報告90例,美國西雅圖組報告50例,意大利報告27例,加拿大報告17例本病患者接受了異基因骨髓移植,結果相近:4年生存率約30%,10年生存率約20%,但移植相關病死率高達40%~50%,對異基因骨髓移植後複發患者輸注供者去CD8的T淋巴細胞,產生移植物抗腫瘤效應(GVL)可能使部分患者重獲緩解,目前一般認為,異基因骨髓移植對本病雖有肯定療效並有望治愈部分患者,但此療法有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率和骨髓移植相關病死率較高,故應注意選擇合適病例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多數學者主張對年齡55歲以下,有HLA相合血緣相關供髓者,預後較差的本病患者應爭取盡早進行骨髓移植,而對具有上述條件但預後較好的患者,則應推遲至第1次複發時再進行骨髓移植;

  ③自體骨髓移植:由於目前采用的預處理方案難於保證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瘤細胞,同時又缺少有效的體外淨化骨髓的方法,因而進行自體骨髓移植後的複發率較高,療效有限,雖有研究報告肯定自體骨髓移植可提高緩解率,但對能否延長緩解期則無定論,自體骨髓移植對本病療效的提高有賴於預處理方案的改進和體外骨髓淨化研究的進展;

  ④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本病患者外周血中僅有少量瘤細胞是應用此法治療本病的有利之處,通常在化療後骨髓造血功能恢複早期,配合應用G-CSF等細胞因子動員骨髓造血幹細胞逸入外周血收集並儲存外周血幹細胞,待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和TBI後,再回輸給患者,不同醫療中心報告的療效有所不同,一般認為,無論在緩解率抑或在無病生存期方麵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可能優於單純化療,但最終難免複發,對此療法的研究,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之中。

  7、CD20單克隆抗體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利妥昔單抗(美羅華)375mg/m2,1次/周×4周,共用4次為1個周期,間歇6個月進行第2個周期,總共6個周期,給利妥昔單抗(美羅華)的第35天予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0.25mg/kg,口服,第1~4天,潑尼鬆100mg,口服,第1~4天,每4~6周重複1次。

  療效判斷標準:判斷本病療效的重要指標是:血清M蛋白和(或)尿本-周蛋白減少50%以上,漿細胞瘤兩個最大直徑縮小50%以上及骨骼溶骨性損害改善,次要標準,骨髓中漿(瘤)細胞減少

 二、預後

  與本病預後有關的因素有:臨床分期(包括腎功能),免疫球蛋白分型,漿(瘤)細胞分化程度,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以及漿細胞標記指數,臨床分期IA的中數生存期可達5年,而臨床分期ⅢB的中數生存期則短於2年,免疫球蛋白類型對預後也有影響,輕鏈型預後較差,IgA型預後也遜於IgG型,漿(瘤)細胞分化不良者預後劣於漿(瘤)細胞分化較好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係低相對分子質量(11800)蛋白,是HLA-A,B,C組織相容性抗原複合物的輕鏈部分,正常血清β2-M含量

  本病的病程在不同患者之間有很大差異,按上述預後因素分析,可將本病患者分為低危組,中危組和高危組,目前尚無公認的,統一的劃分標準,下述劃分標準僅作為參考,低危組在診斷時臨床分期為Ⅰ期,如β2-M5年;中危組在診斷時臨床分期為Ⅱ期,β2-M≥2.7mg/L或PCLI≥1%,此組中數生存期約為3年;高危組在診斷時臨床分期為Ⅲ期,β2-M≥2.7mg/L,同時PCLI≥1%,此組中數生存期約為1年半,就本病總體而言,在目前的以化療為主要治療的條件下,本病患者的中數生存期為30~36個月,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腎功能衰竭,骨髓瘤進展所致周身衰竭或多器官衰竭,少數患者因胃腸道或顱內出血而死亡,約有5%患者轉變為急性白血病,多為急性漿細胞白血病,但也可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急性粒-單核細胞白細胞或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