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網友投稿

疾病大全

當前位置: 首頁> 疾病大全> 脊柱> 椎管內腫瘤

椎管內腫瘤簡介

相關問答

  椎管內腫瘤,又稱為脊髓腫瘤,包括發生於脊髓本身及椎管內與脊髓臨近的各種組織(如神經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組織、先天性胚胎殘餘組織等)的原發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的總稱。

【詳情】

01椎管內腫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單獨或相互作用的結果。脊髓位於椎管內,呈圓柱形,全長約42-45cm。自上而下共分出31對脊神經根;頸段8對,胸段12對,腰段5對,骶段5對,尾神經1對。

02椎管內腫瘤容易導致什麼並發症

  椎管內腫瘤頸脊髓完全受壓期病變的發展使脊髓實質出現橫貫性損害,脊髓的病理改變也逐漸變為不可逆的。病變以出現肢體運動、感覺喪失,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為主,此時已屬截癱晚期。並發急性“卒中性”脊髓橫貫綜合征,椎管內腫瘤的腦神經損害等疾病。注意積極預防並發症積極對症治療。

03椎管內腫瘤有哪些典型症狀

  脊髓位於椎管內,呈圓柱形,全長約42-45cm。自上而下共分出31對脊神經根;頸段8對,胸段12對,腰段5對,骶段5對,尾神經1對。脊髓是肌肉、腺體和內髒反射的初級中樞,將身體各部的活動與腦的各部分活動密切聯係的中間單位。椎管內腫瘤引起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感覺障礙、括約肌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的障礙。

  1、神經根性疼痛:為神經根或硬脊膜的刺激所致。部位較固定、常局限於一處並沿受累神經根分布區放射,性質如刀割針刺或燒灼樣,常呈間歇性發作,在用力咳嗽或打噴嚏時加重或誘發。

  2、感覺障礙:表現為受損脊髓平麵以下的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麻木或蟻走感)。

  3、運動障礙:頸髓病變可出現四肢肌力減弱;胸腰段損害表現為下肢無力、肌張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陽性等;腰骶段病變表現為馬尾神經受損體征、肌張力及腱反射低下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縮。

  4、直腸和膀胱功能障礙:表現為括約肌功能損害,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

 椎管內腫瘤按部位可以分為:髓內腫瘤及髓外腫瘤。

  1、髓內腫瘤 脊髓內腫瘤主要為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約占全部脊髓腫瘤的20%。髓內腫瘤常侵犯多節段脊髓,累及後根入髓區可引起根性痛,但較少見。多能見有肌萎縮,肌束震顫,錐體束征出現較晚,多不顯著。括約肌功能障礙可早期出現,脊髓半切綜合征少見,腦脊液改變多不明顯,壓頸試驗多不顯示蛛網膜下腔梗阻。

  2、髓外腫瘤 包括硬膜下及硬膜外腫瘤。前者常見的是神經鞘瘤(包括神經纖維瘤)、脊膜瘤,約占全部脊髓腫瘤的55%。後者占25%。髓外腫瘤累及脊髓節段一般較少。多無肌肉萎縮,但馬尾區腫瘤晚期下肢肌萎縮明顯。括約肌障礙多在晚期出現,常有脊髓半切綜合征,腦脊液改變出現較早,壓頸試驗多顯示蛛網膜下腔梗阻,阻塞越完全,蛋白增高越顯著。

04椎管內腫瘤應該如何預防

  本病無有效預防措施

  若能早期發現椎管內腫瘤,早期手術治療,大多數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部分患者椎管內腫瘤瘤體較大或者位於高位頸椎,術後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或術後一段時間後複發至於脊髓神經功能的恢複,則與患者脊髓受壓的程度和時間有一定的聯係

05椎管內腫瘤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椎管穿刺與腦液檢查腦脊液的動力學改變和蛋白含量增高是椎管內腫瘤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當懷疑為椎管內腫瘤時,應盡早做奎肯試驗及腦脊液檢查。椎管內腫瘤患者行腦脊液常規係列化檢查可發現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數正常,動力學檢查(即奎肯試驗)可顯示部分或完全梗阻。

  一、X線平片檢查:約有30%~40%的患者可見骨質改變,在常規的脊柱正側位片及斜位片上,常見的征象有:

  1、椎間孔擴大或破壞;

  2、椎管擴大,表現為椎弓根間距增寬;

  3、椎體及附件的骨質改變,可見椎體骨質缺損、椎弓根破壞等;

  4、椎管內鈣化,偶見於少數脊膜瘤,畸胎瘤及血管母細胞瘤;

  5、椎旁軟組織陰影。由於椎管內腫瘤多為良性,早期X線片上常無骨質異常表現,有時僅在晚期可見椎弓根間距增寬,椎管壁皮質骨變薄,椎管擴大等間接征象。對於啞鈴形椎等內腫瘤,可見椎間孔擴大。X線片檢查,可排除脊柱畸形、腫瘤等原因造成的脊髓壓迫症,仍為一種不可缺少的常規檢查。

 二、脊髓造影:是目前顯示椎管內占位病變的有效方法之一,可選用碘油或碘水造影劑行頸脊髓椎管造影,尤其是經小腦延髓池注藥造影容易確診。顯示出造影劑在非椎間盤平麵上出現杯口狀的缺損或阻塞。文獻報告180例神經鞘瘤,其中150例造影所見:呈杯口樣充盈缺損106例,水平截麵狀18例,斜麵錐刺樣7例,喇叭口狀5例,珠狀4例。OMNIPAQUE為第二代非離子碘水溶性造影劑,造影清晰,安全可靠,可根據脊髓膨大、移位及蛛網膜下腔梗阻確定脊髓腫瘤,結合腦脊液蛋白增高,作出正確診斷。由於粘連等原因,有時梗阻平麵並非一定代表腫瘤真實邊界。倪斌等報告137例椎管內腫瘤有4例梗阻平麵與手術探查結果相差1/4至1個椎體。除非進行二次造影,單次造影僅能確定腫瘤的上界或下界,且僅憑梗阻形態、骨質累及情況不能確定腫瘤的性質。但是脊髓造影可確定病變部位,再行CT掃描或MRI檢查,以獲得更多的腫瘤病變信息。

  三、CT檢查:CT掃描具有敏感的密度分辨力,在橫斷麵上能清晰地顯示脊髓、神經根等組織結構,它能清晰地顯示出種瘤軟組織影,有助於椎管內腫瘤的診斷,這是傳統影像學方法所不具備的。但是CT掃描部位,特別是作為首項影像學檢查時,需根據臨床體征定位確定。有可能因定位不準而錯過腫瘤部位。CT基本上能確定椎管內腫瘤的節段分布和病變範圍,但較難與正常脊髓實質區分開。CTM能顯示整個脊髓與腫瘤的關係,並對脊髓內腫瘤與脊髓空洞進行鑒別。

  四、MRI:檢查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理想的檢查方法,無電離輻射的副作用,可三維觀察脊髓像,能顯示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界線、腫瘤的部位、大小和範圍,並直接把腫瘤勾劃出來,顯示其縱向及橫向擴展情況和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係,已成為脊髓腫瘤診斷的首選方法。MRI對於區別髓內、髓外腫瘤更有其優越性。髓內腫瘤的MRI成像,可見該部脊髓擴大,在不同脈衝序列,腫瘤顯示出不同信號強度,可與脊髓空洞症進行鑒別。髓外腫瘤可根據其與硬脊膜的關係進行定位,準確率高。MRI矢狀麵成像可見腫瘤呈邊界清楚的長T1、長T2信號區,但以長T1為主,有明顯增強效應,有的呈囊性變。軸位像顯示頸脊髓被擠壓至一側,腫瘤呈橢圓形或新月形。對於經椎間孔向外突出的啞鈴形腫瘤,可見椎管內、外腫塊的延續性。由於MRI直接進行矢狀麵成像,檢查脊髓範圍比CT掃描大,這是CT所無法比擬的,而且於MRI可以顯示出腫瘤的大小、位置、及組織密度等,特別是順磁性造影劑GD-DTPA的應用可清楚顯示腫瘤的輪廓,所以MRI對確診和手術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麵CT或CTM遠不如MRI。

06椎管內腫瘤病人的飲食宜忌

  椎管內腫瘤患者在飲食方麵要注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富含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煙喝酒,避免攝入高鹽高脂肪食物,避免喝濃茶,避免吃受汙染或變質的食物。

07西醫治療椎管內腫瘤的常規方法

  症狀輕或自發性緩解的椎管內腫瘤患者可以保守治療,並予反複、多次體檢和mri複查(注意:有複發和脊髓損傷出血的危險)。但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切除腫瘤,由於原發性椎管內腫瘤以良性居中,約3/4病例可以手術切除治愈。因此,對椎管內腫瘤應力爭手術切除,即使不能完整切除,也應行部份或大塊切除,以減輕或緩解腫瘤對脊髓的壓迫和損害。一旦明確診斷,應積極創造手術條件,不論脊髓受壓程度的輕重,均應及時手術治療。手術有風險,症狀可反複,手術風險依其所處功能位置而不同,外生性者術後缺陷少。應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術中脊髓誘發電位監護有助於減少神經並發症。

相關文章

微信掃一掃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