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竇和藏毛囊腫發病原因,真正病因不詳,但學術界一般有如下兩種學說。
一、先天性
由於髓管殘留或骶尾縫發育畸形導致皮膚的包涵物,但與嬰兒的中線位肛後淺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驅病變,而在成年人確多見。
二、後天性
認為竇和囊腫是由於損傷,手術,異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腫疾病,近來證實由外倍進入的毛發是主要病因,臀間裂有負吸引作用,可使脫落的毛發向皮下穿透,裂內毛發過多過長,毛頂部有濾過和浸軟毛膚作用,毛發穿入皮膚,形成短道,以後加深成竇,毛根脫落到竇內也可使毛幹穿透,在發病過程中可見運動改變。但隻有一半病例可發現毛發,此病多見於多毛平,皮脂過度活動,臀間裂過深和臀部常受傷的病人,汽車司機骶尾部皮膚常受長期顛波,損傷,可使皮脂腺組織和碎屑存積於囊內,引起炎症,美國陸軍發生這種病較多,稱為吉普病,常見的病菌有厭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大腸杆菌。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是在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一種慢性竇道或囊腫,內藏毛發是其特征。也可表現為骶尾部急性膿腫,穿破後形成慢性竇道,或暫時愈合,終又穿破,如此可反複發作。囊腫內伴肉芽組織,纖維增生,常含一簇毛。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的主要診斷標誌是骶尾部急性膿腫或有分泌的慢性竇道,局部有急性炎症表現,檢查時在中線位見到藏毛腔,藏毛竇由症狀和體征容易診斷。
藏毛囊腫如無繼發感染常無症狀,隻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覺骶尾部疼痛和腫脹,通常主要和首發症狀是在骶尾部發生急性膿腫,局部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特點,多自動突破流出膿汁或經外科手術引流後炎症消退,少數引流口可以完全閉合,但多數表現為反複發作或經常流水而形成竇道或瘺管。
藏毛竇靜止期在骶尾部中線皮膚處可見不規則小孔,直徑約1mm~1cm,周圍皮膚紅腫變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見毛發,探針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擠壓時可排出稀淡臭液體,急性發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現,有觸痛和紅腫,排出較多膿性分泌物,有時發生膿腫和蜂窩組織炎。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護理最關鍵的還是清潔若不及時清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角化物會堵住頭發毛囊,造成其無法正常運作,從而周圍皮膚就會發炎
主要是注意皮膚清潔,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傷,積極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治療或控製毛囊炎,局部以殺菌、消炎、幹燥為原則,輕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藥、硫磺藥水等,較嚴重患者可口服藥物治療
檢查時在中線位見到藏毛腔,藏毛竇和藏毛囊腫由症狀和體征容易診斷。
1、細菌培養,多數需氧菌為革蘭陰性細菌。
2、組織病理,囊壁通常位於真皮網狀層下部,囊壁由3~4層厚的角質形成細胞構成,其角質形成細胞迅速角化形成致密的均質性角蛋白,而無顆粒層。毛發囊腫的特點為角質形成細胞間明顯缺乏細胞間橋和周圍部柵狀核。囊內容物由均質化嗜酸性物質構成。偶可見角質物中有膽固醇裂隙。約1/4毛發囊腫可見鈣化。囊壁破裂時可致異物反應,以後囊壁部分或完全崩解。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除了中西醫治療外,飲食方麵還需要注意:
1、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治療或控製毛囊炎,局部以殺菌、消炎、幹燥為原則,輕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藥、硫磺藥水等,較嚴重患者可口服藥物治療。
2、辣食物有促進血液循環,助長體內濕熱的作用,癤、癰患者體質多濕多熱,辛辣食物入口後會使火上澆油,使炎症擴散,當忌辣椒、辣油、咖喱、川椒、韭菜、蒜苗、芥末等辛辣食物。
藏毛竇和藏毛囊腫患者症狀輕者,首先選擇非手術療法。
骶尾部窩不需要治療,因僅在骶尾關節,骶骨下部和尾骨尖部有一凹陷,無任何症狀,臨床上無重要性。
骶尾部藏毛竇和骶尾部腫如發生感染,應行抗炎治療,保持局部清潔,如再現膿腫,應切開引流。但骶尾部皮膚和皮下組織較厚較硬,早期無明顯表現,炎症常向周圍組織蔓延引起蜂窩炎。深部組織壞死,應早期切開引流。
硬化療法是向竇道內注入腐蝕藥物,破壞竇內和囊內上皮,使囊腔和竇道閉合。有人應用酚溶液注射療法,但應用者不多,因為應用的是純酚溶液,疼痛劇烈,後改用80%濃度,並在全麻下進行,竇內注入膠狀物,以保護周圍皮膚。用80%酚溶液1~5ml緩慢注入到竇內,約需15min,緩慢注射可防止並發症發生,如皮膚燒傷、脂肪壞死或嚴重疼痛。此法可每4~6周重複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