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正確的姿勢,如:坐姿、站姿、臥姿以及長時間以同一姿勢的伏案工作或其它勞動。
2、不合理的寢具都會引起韌帶、肌肉張力過大而勞損、椎間盤突出、小關節功能紊亂。
3、風寒、潮濕的侵襲,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變性。
4、外傷會使病情惡化,慢性的損傷逐漸引起病症加重。
5、心理因素及全身健康不佳,都可能引起或加重脊椎病的症狀。
(1)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幹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2)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3)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4)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5)胸部疼痛: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6)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脊椎病與骨質增生有密切關係。骨質增生又名骨刺,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壞東西”,其實這些認識有些偏麵。骨刺的產生是人體自身的一種代償功能。增生的骨刺限製了骨關節的活動範圍,從而減小關節磨損和防止關節活動過度造成新的損傷,這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關節的作用,是有利於人體的一麵。但是,骨質增生的形成又造成骨關節疼痛和運動受限,少數病人可出現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產生的病態症狀,稱為骨質增生症。這是不利於人體的一麵。
骨質增生主要發生在人體承受重量較大和活動較多的關節部位,如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和足跟等部位,以頸椎、腰椎和膝關節為常見。脊椎病的發展過程是逐漸加重的。比如頸椎病,患者開始症狀並不明顯,隻是存在頸肌損傷,肌筋膜炎,小關節紊亂等。慢慢地引起椎間盤膨出,出現頸肩疼痛、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半身出汗半身幹”等症狀。頸椎病可引發腦供血不足,造成“頸胃綜合征”,“頸心綜合征”,嚴重者可喪失工作能力。
(1)枕頭不易過高、過硬,高度宜在10厘米左右枕頭高了會使頸椎在夜間過度彎曲 睡眠時,應該選用軟硬合適的護脊床墊,它能承托輔助脊椎成長從而達到有效抑製駝背硬的床墊容易使脊椎失去曲線,軟的床墊容易造成駝背
(2)長期一個姿勢工作或學習,人的肌肉容易出現緊張狀態,這時應“反功能位”地活動一下如可多做“放風箏式”的仰頭動作;身體前屈勞動後,可做向後彎腰活動,保持各個神經、肌肉、軟組織之間的平衡
(3)注意給頸椎保暖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慢,代謝物質排泄也緩慢,秋冬季節不注意護頸,易使頸椎受寒,增加發病的危險
(4)打電話時,不能因為想騰出雙手幹活,就用脖子夾著電話下巴和肩膀夾著電話對頸部和肩膀來說都是難度很高的動作,一邊的肌肉拉長而另一邊肌肉收縮,這樣頸椎會很累,一些血管和神經就會受到壓迫,容易出現炎症和疼痛
(5)背包不要過重,坐著看書,要使書本呈10~30度的斜麵,防止頸椎疲勞
(6)乘汽車時不宜麵部正對汽車行進方向否則,出現急刹車時,身體猛然向前閃動,使頸椎、腰椎可能在外力作用下前後錯位,造成脊髓橫斷性損傷應采取側坐或半側坐姿勢,以不致對頸椎造成大的損傷
(7)避免肥胖肥胖會給脊椎帶來過大的負荷,同時由於腹肌鬆弛而不能起到對脊柱的支撐作用,大腹便便,會迫使脊柱發生變形
(8)學會放鬆緊張可使血中激素增多,促使腰間盤腫大而導致腰痛所以,心情愉快也是防治脊椎病的良方
(9)矯正坐姿坐立時若身體向前彎曲,則會使腰背部的神經和肌肉受到牽拉而引起疼痛所以,坐立時盡量使背部緊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以放鬆和休息寫寫停停,向後伸腰,也是預防腰痛的好方法
(10)選擇合適的運動遊泳是增強腰背肌力量的有效運動,對頸椎病、頸肩痛、腰膝關節痛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跳水、打棒球、打高爾夫球或做體操卻有增加腰痛的危險收縮腹肌、伸展腰肌以及散步、搖動腰部和騎自行車,都能防止和減輕腰痛
(11)工作過勞時,回家浸熱水浴或做放鬆功(如前後旋肩、打肩拍背、伸懶腰等,可自編自練)消除疲勞,減少慢性勞損
椎間孔擠壓試驗 臂叢牽拉試驗 脊椎平片 頸椎CT檢查
肌電圖
頸椎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不需借助儀器,它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CT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後:
正位
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錐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脊椎側彎
(1)曲度的改變: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
(2)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
(3)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4)椎間隙變窄: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
(5)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
(6)項韌帶鈣化: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斜位
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肌電圖檢查
脊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是由於不論是頸椎病還是頸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使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製作用。
合理搭配: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麵,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主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粗細、幹稀、主副搭配的全麵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複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對症進食:由於脊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總之,對症進食,就能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的康複。
飲食有度:脊椎病患者的飲食要有節製,不可暴飲暴食。人體的陰陽是平衡的,飲食過度或過寒、過熱都會使陰陽失調而致髒腑受傷。長時間食生冷寒涼的食物會傷脾胃之陽氣,導致寒濕內生,從而加重頸椎病的症狀。
臨床上對脊椎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兩種方法即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對症狀較嚴重的,經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身體尚能耐受手術的病人,非手術治療臨床方法常用以下幾種:
1)牽 引:通過外加或者人體自身的重力將脊椎推體之間間隙增寬,這樣有利於突出髓核回複,恢複正常椎體排列,鬆弛韌帶緊張,從而減少對脊髓、脊神經根的壓迫、刺激。
2) 微創療法:“鉤活術”,這種療法安全有效,它是用中醫的原理解除病灶周圍的壓力和張力,鬆解粘連的組織、肌肉、韌帶、筋膜達到立平衡的作用,最後達到治愈病症的目的。
固定製動:通過定型枕、頸圍、腰圍將頸椎、腰椎固定製動,能減少繼續損傷,有利十損傷修複。
手法推拿、按摩:通過特種手法將椎體、小關節恢複到正常生理位置及正常生理曲線從而達到康複的目的。 ”
3)物理治療: 通過各種物理因子作用於人體(如紅外線、磁、電),起到消炎、止痛、加速恢複的目的、對改善臨床症狀是十分有效的。
4)封 閉:將藥物分布於病患局部,效果比較明顯、但不宜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