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的原因較多,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其他許多不甚明了的原因。臨床上最為多見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種:
1、脊髓造影
由於氣體造影不夠清晰和其對腦膜的刺激可引起劇烈頭痛,臨床上多選用化學類造影劑。但無論是水溶性的還是油劑類的,均可引起蛛網膜炎。
2、脊柱損傷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的現代化和普及化,尤其是高速公路的高速發展,脊柱損傷勢必相應地增多。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平均每10萬居民中約有60人屬於以脊髓傷為主的癱瘓病例,一般脊柱傷的病例數更數倍於此。加上腰椎穿刺(包括蛛網膜下隙阻滯等)和脊柱手術的普及,均構成椎管的損傷因素。此外,軟脊膜和硬膜的破裂、出血,甚至最輕微的損傷,也可以造成蛛網膜炎。
3、壓迫因素
主要指椎間盤脫出和椎管狹窄。長期受壓的神經根和脊髓局部可因血液循環和神經組織營養障礙而發生水腫、纖維素滲出和粘連形成,尤其是根管處的蛛網膜最易發生粘連。所以,對病程長的這類病例,應該注意有無蛛網膜炎的並存。在有根據的情況下,可在減壓術的同時切開蛛網膜下隙進行鬆解。
4、椎管或鄰近部位的感染
椎管附近的炎性病變均較廣泛和嚴重,預後差,但極為少見。因此,凡疑有椎管內感染者,尤其在脊柱手術後,必須早期大劑量地使用廣譜抗生素。另一方麵,亦應注意亞急性或低度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應及早處理。
造成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患者一般曾有椎管內造影穿刺麻醉、手術及外傷史。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嚴重者可並發痙攣性癱瘓。
造成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患者一般曾有椎管內造影穿刺麻醉、手術及外傷史。臨床的症狀特點如下:
1、根性痛頭痛為早期出現的症狀,主要是粘連物對脊神經根的牽拉所致。由於根袖部是蛛網膜炎最早出現的部位,因此根性痛也最早表現出來。
2、感覺障礙多與根性痛同時或稍晚出現,包括蟻走感、感覺過敏及麻木等。少有感覺完全喪失者。
3、運動障礙主要為肌力減弱,嚴重者可出現痙攣性癱瘓,多見於病程較長者。
4、其他包括反射減弱、肌肉萎縮及步態不穩等,均可在體檢中發現。
預防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應及時治療和預防各種原發疾病控製顱內和顱外感染,積極防治各種顱腦損傷,減少鞘內注射藥物,均有助於對繼發性粘連性腦蛛網膜炎的預防
造成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的診斷除了依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常用的檢查如下:
1、腰椎穿刺
初壓多較低,腦脊液多略帶黃色或呈正常色澤,蛋白定量多增高,並伴有淋巴細胞增多。
2、X線檢查
一般平片多無陽性發現,但既往曾行碘油造影者,在X線平片上可有燭淚狀或囊性陰影出現,有此征者,基本可以確診。但對既往未行碘油造影者,不宜強調脊髓造影來確診。
3、MRI檢查
蛛網膜下隙內的粘連性束帶可於MRI橫斷麵掃描影像上顯示出一條較淡的陰影,尤其對病程較長者,其有助於診斷。
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患者要注意吃些細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湯、雞蛋羹蔬菜,鮮果汁等,這樣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酒等嗜好。對患者應加強護理,重症患者要定時翻身、拍背,防止褥瘡。康複期鼓勵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輔以針灸、理療、按摩。
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的治療仍以保守療法為主。當保守療法無效或原發病需手術時,則應同時施術處理。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
一、非手術療法
1、藥物療法:可選用緩解、軟化或消除粘連物的藥物,如胎盤組織液、α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2、椎管內氧氣注入療法:對某些病例,包括早期和中期病例,檢查後證明無其他並發症時,可在通過腰椎穿刺進行腦脊液檢查同時向椎管內推注消毒的氧氣40~60ml,亦有一定療效,尤其是對下腰椎椎管術後粘連者更為適用。其不僅可緩解疼痛、肢體痙攣等症狀,亦有可能通過推氣後在椎管內形成的暫時性高壓而將較薄、細的粘連帶衝斷;但對粘連帶較粗者則無效,仍需手術切斷。
二、手術療法
對非手術療法無效,且症狀較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則需行手術治療。其優點是:
1、緩解或消除壓力:可以及早減輕與緩解粘連物對脊髓、脊神經根和其血管的牽拉與壓迫。
2、改善血供:由於對血管的鬆解,改善了脊髓與神經根的血供,又促使脊膜本身的恢複。此不僅有利於神經功能的改善,也相應地阻斷了本病的惡性循環,加上某些藥物的應用,有可能減少粘連的再形成或使其不再形成,從而獲得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