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先天發育性畸形;背肌勞損、外傷;椎體及小關節增生、錯位;胸椎間盤突出;胸椎後縱韌帶鈣化。
2、絕大部分有勞損或受涼病史,有外傷病史,術後複發或手術後遺留後遺症,部分患者同時患有頸椎、胸椎、腰椎病。
3、年齡的增長和代謝功能紊亂與減退,是其發病的基礎因素。長期肩背負重,如裝卸工;長時間伏案工作,如縫紉工、教師、打字員等;長時間不良的娛樂生活習慣,如長時間上網、打牌、仰臥看電視和書報等因素導致胸椎慢性勞損以及胸椎棘;損傷,是增進胸椎間盤、椎骨和周圍纖維軟組織退行性變以至於產生胸椎病的最主因。
4、其主要病理改變包括胸椎間盤突出、椎間盤微陷使椎間隙和椎間孔狹窄、假性椎體滑脫、椎體邊緣和關節骨質增生,以及黃韌帶肥厚等。其中最常見的使椎間隙和椎間孔狹窄,椎體邊緣特別是前外側緣形成唇樣骨質增生,而且範圍較廣泛,往往累及數節胸椎。至於胸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極為少見,僅偶爾發生於最下三節胸椎。
5、上述這些改變,或由此而造成的附近脊膜、纖維化、外組織及神經根鞘膜的粘連和硬脊膜等反應性改變,則可造成胸段脊髓、神經根與交感神經的受壓或缺血,並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
1、腹痛多伴有嚴重的胃灼熱、便秘,但並無返酸現象。
2、下胸椎損害時,偶而合並有腎絞痛性質的疼痛、排尿困難,以及性欲減退和男性陽萎等現象。
3、現頗似脊髓腫瘤或局限性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導致的壓迫症。主要症狀為典型的肋間神經痛或帶狀腹痛、下肢無力、麻木,以及括約肌及性功能障礙。
一般為慢性腰背痛,胸痛,肋間神經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蟻行感,多汗或無汗,胸悶,心悸,頭昏,失眠,消化不良,嚴重時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胸腹出現束帶感,大小便異常,截癱等。
1、胸椎病常見的主要表現為胸背疼痛及駝背,胸痛在彎曲坐位時重。
2、上位胸椎退變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
3、下位胸椎病變時,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時誤認為心絞痛。
4、增生如刺激位於脊椎旁的交感神經,可產生循環障礙等自主神經症狀。
5、病人因椎間隙變窄而致胸部後凸出現駝背。
6、因肋骨活動受限使呼吸幅度減小。
7、退變重者如有脊髓受壓,則可出現下肢麻木及椎體束征。
胸椎病的預防主要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如:1、坐姿要正確2、睡覺姿勢要正確3、加強合理的鍛煉方式,適當運動
1、X線檢查
胸椎側位片可見椎體前緣唇樣增生,正位片可見肋骨小頭半脫位。大多顯示比較廣泛的胸椎間隙變窄、軟骨板硬化,椎體前側或外側緣唇樣骨贅。部分病例可見思莫氏結節陰影,胸脊柱側彎、生理曲度加深等改變。偶爾可見胸椎體後緣骨唇樣增生,據認為此症的診斷意義較大,往往提示有椎間盤突出的可能性。
2、化驗室檢查
應查HLA-B27、ESR、ASO以及RF,以排除風濕性病或強直性脊柱炎。
1、休息:常常變換姿勢,緩解背肌痙攣。
2、正骨推拿、理療:可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理筋整複。
3、加強合理的鍛煉方式。
1、休息:常常變換姿勢,緩解背肌痙攣。
2、正骨推拿、理療:可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理筋整複。
3、胸椎病治療藥物:應用舒筋活血消炎止痛藥。
4、頸胸椎小關節錯位的手法複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