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原因
常為壓縮擠壓暴力所致。
2、發病機製
大多係高處墜下時的壓縮、或擠壓暴力所致;尤以足背伸時更易引起。此時以距骨頸部骨折為多發,次為距骨體骨折。足處於中間位時,多導致距骨體骨折,而足蹠曲時則距骨後突骨折多見。類同的暴力尚可引起距骨的脫位。
一、距骨缺血性壞死
由於距骨的血供特點,此種並發症較為多見,尤以距骨全脫位者發生率更高,應重視。
1、早期: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可采取避免負重,局部製動及活血藥物治療,必要時亦可采取距骨鑽孔術以求導入血供。
2、後期:需將壞死骨部分或全部切除,而後植入人工距骨,或行Blair手術,或脛跟融合術。
二、創傷性關節炎
亦較為常見,尤以複位不佳者。亦可繼發於距骨缺血性壞死之後。
1、早期:減少或不負重,踝關節可使用鋅氧膏或護踝製動。
2、後期:多需關節融合術,酌情施以跟距關節、三關節或四關節融合術;後者盡可能少用,或作為最後一次的手術選擇。
三、距骨假關節形
成多見於距骨體骨折,此時如脛距關節正常或近於正常,可行跟距關節或三關節融合術。如脛距關節有咬合變異或伴有損傷性關節炎時,則需行四關節融合術。
距骨骨折一般分為以下5型:
一、距骨頭骨折
多呈粉碎狀,較少見。
二、距骨頸骨折
較多發,視骨折情況不同又可分為。
1、單純距骨頸骨折,不伴有脫位征者。
2、伴距骨體後脫位的距骨頸骨折,此型較複雜,後期問題亦多。
三、距骨體骨折
亦可分為3型:
1、無移位的距骨體骨折。
2、有移位的距骨體骨折。
3、粉碎性距骨體骨折。
四、距骨後突骨折
易與三角骨塊相混淆。
五、距骨軟骨骨折
多為較輕的暴力所致,尤為扭曲情況下受到撞擊暴力時易發生。
預後:距骨骨折脫位經治療愈合後常會發生無菌性壞死及創傷性關節炎致使踝關節功能發生不同程度障礙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1、CTCT的密度分辨力明顯優於X射線平片,更有利於明確關節及軟組織病變的大小、範圍和密度變化,以及骨病向毗鄰組織的侵襲。某些類型骨折以及軟骨損傷性病變都是CT檢查的適應證。
2、視診檢查踝部腫脹、劇烈疼痛、觸疼明顯,主動的關節活動消失,下肢負重障礙。
1、距骨骨折脫位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應增進營養,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雞蛋、豆製品等及適當增加鈣質。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2、距骨骨折脫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煙、飲酒等嗜好應戒除。
一、治療
1、無移位的骨折:一般選用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6~10周。於固定期間,如局部腫脹消退致石膏鬆動,可更換石膏。
2、可複位的骨折:原則上是在手法複位後以小腿石膏製動,並按以下不同骨折類型處理。
(1)距骨頸骨折:牽引下將足蹠屈,並稍許內翻,再向後推進以使骨折複位。但蹠屈位不宜超過120°,以小腿石膏固定2~3周,換功能位小腿石膏繼續製動6~8周。
(2)伴有距骨體後脫位的距骨頸骨折:徒手牽引下(必要時跟骨斯氏釘牽引),使足部仰伸及外翻,以使脛距間隙增寬及鬆解跟骨載距突與距骨之間的交鎖,從
(3)輕度距骨體壓縮骨折:持續牽引3~5min,而後以小腿石膏功能位固定之。
3、無法閉合複位的骨折:指手法複位失敗及粉碎性骨折等多需開放複位,並酌情行內固定術。其術式分為:
(1)單純開放複位術對因關節囊等軟組織嵌挾所致者,可利用長螺釘、克氏針等予以固定。內固定物尾部應避開關節麵,或將其埋於軟骨下方。
(2)跟距關節融合術:即於早期就將跟骨與骨折的距骨體融合,以便於通過跟骨向距骨增加血供來源而改善距骨的供血狀態,從而降低距骨頭的無菌性壞死率。適用於複位滿意而血供較差的距骨體及距骨頸骨折者。
二、預後
距骨骨折脫位經治療愈合後,常會發生無菌性壞死及創傷性關節炎,致使踝關節功能發生不同程度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