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因分析有以下幾種情況:
1、成人脛骨上端兩側為海綿質骨,外側邊緣下麵無堅強的支持,成為骨的弱點而容易發生骨折。直接與間接外力均可引起脛骨髁骨折。直接外力常見的是汽車保險杠的撞擊引起。間接外力多由於高處墜落雙足著地,擠壓脛骨髁而引起。或內外翻應力造成合並膝關節韌帶損傷的骨折。因內側有對側下肢保護,不易發生內翻應力,因而外髁骨折多於內髁骨折。
2、垂直壓縮力常引起T形或Y形雙髁骨折。扭轉應力亦可脛骨髁骨折可合並韌帶損傷。
3、當膝關節伸直位受傷,多造成整個單髁骨折,而在屈曲位受傷,則骨折多局限於脛骨髁中部或後部。膝關節屈曲小腿外旋位外翻應力致傷,可造成脛骨外髁前部骨折。反之內旋位內翻應力,可引起內髁前部骨折。
脛骨髁骨折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脛骨髁骨折為關節內骨折,骨折波及脛骨近端關節麵。本病主要的並發症有膝內翻畸形和創傷性關節炎,在一些嚴重的病例,還可以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內積血,並有廣泛的或局限性腫脹,也可並發有半月板及關節韌帶損傷因此,脛骨髁骨折,容易引起膝關節的功能障礙。其它非感染類並發症還有骨不連、深靜脈血栓、異位骨化致關節僵硬等,均需要采取積極的治療。
膝關節有嚴重的外傷史,傷後出現膝關節疼痛及壓痛,有功能障礙,不僅患側小腿不能負重,而且不能主動伸屈活動,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內積血,並有廣泛的或局限性腫脹,另外,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畸形,外髁骨折可出現膝外翻畸形,粉碎骨折,可觸到骨擦音,側副韌帶部位,腫脹,壓痛,說明有側副韌帶損傷,應做前後抽屜試驗以除外交叉韌帶的損傷。
關於本病的預防主要是術後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兩點:
1、早期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內粘連引起的活動障礙與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壞的關節麵,應盡早開始關節活動,損傷越嚴重,越需要早期活動關節
2、準確地複位與維持骨折複位的位置可以防止關節不穩定和畸形
X線檢查:疑有脛骨上端骨折者,必需拍攝正,側位X線像,以了解骨折的程度與特點,顯示受累的脛骨髁後方的輪廓拍攝斜位像很重要,一般攝脛腓骨上段及膝關節正側位和兩側斜位X線片,向足部傾斜10°~15°的正位片能較好地顯示平台,應力下X線攝片,能顯示側副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或撕裂。
1、療方: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2、療方: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薑調味分飲食之。
3、療方:豬脊骨一具,洗淨,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薑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4、療方: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脛骨髁骨折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一、為了最大限度的恢複膝部功能
避免關節不穩定、畸形、僵硬與疼痛,應根據脛骨上端原始的骨折情況,采用合適的治療方法。並應注意兩原則。
1、早期活動:可以避免關節內粘連引起的活動障礙與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壞的關節麵,應盡早開始關節活動,損傷越嚴重,越需要早期活動關節。
2、準確地複位:與維持骨折複位的位置可以防止關節不穩定和畸形。但並不強求解剖複位。為了既能維持複位的位置,又能早期活動,牽引是較好的方法。
二、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石膏托固定:對無移位或輕度移位的劈裂骨折,或壓縮骨折不超過1cm者。外翻傷Ⅰ、Ⅱ度,移位不大的內翻傷與垂直傷,石膏托固定3~4周,並早期開始股四頭肌鍛煉。有時,外翻傷Ⅲ、Ⅳ度,可先行手法或撬拔複位後,用石膏托固定能維持整複的位置。石膏托固定4~6周初步愈合後,去石膏托者膝關節功能鍛煉,負重行走不早於8周。
2、牽引治療:牽引治療是脛骨上端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對內、外翻傷,垂直傷移位較大者,以脛骨下端或跟骨牽引為宜。應將患肢置於Thomas架上,小腿置於Pearson將患肢置於Pearson附架與Thomas架的結合點,應與膝關節屈伸運動軸相符合,利用附架進行膝關節屈伸鍛煉。同時根據骨折的特點,利用附架將小腿置於內翻或外翻位置。待骨折初步連接後,將滑動牽引改為固定牽引,加大膝關節功能鍛煉的範圍。6周後去牽引引,但負重應在骨折堅固的愈合後,以免發生畸形。
這種牽引加早期活動的治療方法,使骨折愈合過程中,重行模造脛骨髁外型,在骨折愈合後的關節造影,或其他原因手術探查或關節鏡觀察發現,即使嚴重的粉碎骨折,模造成型的關節麵,都出人意料的平整。
3、手術治療:對單髁或雙髁骨折,可以用骨螺栓內固定。對較小的劈裂骨折,可用鬆質骨螺釘內固定,對粉碎多塊骨折,可采用多枚螺釘不同方向內固定。對壓縮骨折撬拔複位,骨缺損處以鬆質骨或骨水泥充填。合並韌帶損傷者,除處理骨折外,根據損傷情況加以修複。
對於脛骨髁骨折,北京積水潭醫院臨床實踐,保守治療的優良率可達77%,而手術治療的優良率僅達45%。這說明非手術治療加上早期功能鍛煉,仍是脛骨髁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隻要掌握適當,可以獲得很好的優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