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習慣能夠影響著人的一生,它是能夠改變人的命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會受人尊敬,還會給他人帶來良好的影響。而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是因為父母的行為舉止直接就影響到孩子的言行舉止。可見父母對孩子是由多大的影響,但是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麵麵俱到,孩子的天生模仿能力就很強,不管是看到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他們覺得好玩就會模仿,而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後,就會對孩子的今後造成很大的影響。
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少家長都費盡心思,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孩子的方麵,家長們還是要多費費心,因為家長的有些行為不僅沒有幫助孩子,還有可能是給孩子帶來了很壞的影響。在這裏給各位出出意見,希望大家能夠用科學的辦法來管教孩子。
一、言傳身教,認知良好習慣
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個重要層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種道德現象,隻有當學生對它產生了正確的認識後,才有可能內化為情感和思想,外化為行為和習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充分說明人在自然狀態下,不假思索,不必費什麼心思,更不用意誌去控製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所謂習慣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壞習慣也是一種自動化行為。
二、創造機會,"練"出好習慣
習慣是人經過長期練習和反複實踐而養成的自動化的穩定的行為方式,習慣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烏申斯基說:"我們應當對這種行為方式經過周密的思考,並把它用簡單明了而又盡可能扼要的規則表達出來,然後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去執行這些規則。"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機會,搭建平台,使他們"練"出好習慣。
三、身體力行--對孩子潛移默化影響
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家長會,使家長明白: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這些做法對於教育孩子都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教育孩子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都做不到,那就不能要求孩子要做到。所以信守諾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品德,希望各位能夠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習慣,改變從自己做起,隻有做到言傳身教,孩子才能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