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歌善舞,聰明伶俐,可是有的寶寶膽子就特別小,什麼時候都不敢做。專家表示,麵對這種情況家長最需要有的就是耐心,不能操之過急,要多鼓勵寶寶,不要總是一臉凶悍的嚷;晚上睡覺時最好能陪伴著孩子一起,可以給寶寶將睡前故事等。
1.父母不要責備和嘲笑孩子“膽小”,要注意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陪伴和保護孩子,從情感上多關懷、多摟抱和愛撫孩子。父母的胸懷是孩子最感覺溫暖的安全港灣,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或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待孩子的情緒平穩後,嚐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教給孩子關於鬼神的科學知識,消除孩子的恐懼。父母平時不要給孩子講迷信或帶有恐怖色彩的故事,讓孩子看電視也應有所選擇,尤其是睡前更不宜看有關凶殺、驚險等節目,以免孩子做噩夢,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2.在一段時間內,夜晚暫時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獨自,可能的話讓孩子與父母同往,以便及時安撫孩子的害怕心理。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增強,恐懼害怕的現象就會逐步緩解。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一個人睡,因為關燈之後那些古怪的黑影都在孩子豐富的構圖下變成了妖魔鬼怪。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個“遊戲”,牽著孩子的手,一起在黑暗的房間裏四處“探險”,確認周圍的環境,讓孩子區分想象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將“未知”轉化為“已知”,這樣,孩子的恐懼心理會大大緩解。
3.當孩子表現膽小時,父母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的時候做父母的不必過分關注孩子,甚至可以有意識忽視孩子的這種情緒。可以讓孩子試著摸一摸他害怕的物體或父母親自摸一摸,恐懼心理會自然消失。比如,孩子不敢一個人去廚房或者廁所,父母就可以訓練他單獨去幹點什麼,“去幫媽媽把廚房裏的本子拿來,我急著用”。一般膽小的孩子聽到讓他去廚房,就會有些猶豫,如果父母見孩子胡些猶豫就幹脆大聲斥責“膽小鬼”,隻能加重孩子的害怕心理,讓他覺得幹這件事很發怵。如果父母換一種說法,用很平淡的語氣對孩子說:“我要藍色的那個杯子”或者“請你幫我把兩個杯子全拿來,我等著倒水。”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你讓他幹的事情上,“拿幾個,什麼顏色的”,而不會在意去哪兒,那個地方怎麼樣。
當孩子回來以後,父母應給予口頭表揚和物質獎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尤其是當孩子主動表現出勇敢的行為時,父母更該及時鼓勵,這樣通過反複強化訓練,孩子的膽子就會慢慢大起來。
4.改正孩子膽小的毛病,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試著來。有些父母“恨鐵不成鋼”,整天大聲地斥責孩子,“你怎麼這麼沒用”“膽小鬼”,結果孩子受到這種消極暗示的影響,會更覺得自己不行,什麼都不敢做,哪兒都不敢去,膽子會愈發變小。由於得不到外部環境的幫助,還會引起其他的心理障礙。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從下麵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少年勇敢的故事,以激勵孩子鍛煉自己膽量和意誌的決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