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有了這四寶,來年疾病全收服!

作者:魚魚  時間:2016-10-19 10:24:4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冬至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節點。在中醫的論述中,冬至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節。冬至以後,自然界的陽氣將逐漸回複升發,但這段期間,自然界的陽氣仍然處於低位,是一年到頭養生保健的重中之重。許多人以為,既然自然界缺少陽氣,那麼冬至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是增補陽氣。事實上,中醫還有另外一個觀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專家認為,冬至養生應當陰陽並重,補養之時莫忘養陰,才能達到平衡養生的目的。

冬季養生有了這四寶,來年疾病全收服!

溫補腎陽

冬至養生的主旋律

冬季在五髒六腑中對應腎髒,而腎髒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鄺秀英提醒,並不是腎虛、體虛的人才需要補腎陽。

腎為先天之本,在人的一生中,腎氣是不斷衰減消耗的。無論是身體精壯者還是體弱多病者,這是一個不可違抗的自然規律。而冬至前後,自然界的陽氣最弱,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增補腎陽的方式,來更好地養生。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即可,無需專門吃藥。例如冬季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在飲食上,可以適當進食羊肉、牛肉等溫性的肉類,有補陽益腎的功效。但陰虛火旺、陽亢的人則要謹慎,不適合吃太多溫陽的肉類。另外,為了更好地吸收進補的食物,鄺秀英建議,在補腎補陽的同時還需要健脾,多食用健脾養胃的藥膳,如淮山、板栗、桂圓等。

冬季養生有了這四寶,來年疾病全收服!

秋冬養陰

陰陽同補才能達到平衡

雖說冬至前後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但這並不意味著養生隻需要補陽就足夠了。鄺秀英說,中醫講究陰陽平衡的觀念,陰陽是互根的,能相互轉化。陰氣也有促進陽氣生長的作用。另外,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中醫講究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如果單純偏向於某方麵,必定會打破平衡,這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對於普遍人來說,冬至養生除了要補腎補陽之外,還要注重養陰。例如在食用羊肉、牛肉等溫補食物時,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常見的養陰食物包括生地、熟地、枸杞、阿膠、沙參、玉竹等。而陰虛火旺、經常熬夜的人,經常會耗損陰津,更要注重滋陰養陰。

另外,腎虛的人除了有腎陽虛,還有很多人表現為腎陰虛。腎陽虛的人群以怕冷畏寒的症狀更為突出,為腎陰虛的人容易表現出盜汗、口幹舌燥、大便幹結、心煩睡不好。此類人群不僅不能太過滋補腎陽,而應該多以偏向滋陰類的藥膳,並且要多喝水、盡量避免熬夜。

冬季養生有了這四寶,來年疾病全收服!

Tips

冬至有四寶:泡腳、天灸、膏方、曬太陽

曆年以來,中醫對冬至這一節氣都十分重視,並誕生了一係列在冬季具有特別療效的養生方法。鄺秀英表示,冬至前後,除了注重飲食藥膳之外,還可以通過泡腳、天灸、膏方、曬太陽等方式,更好地養生。

她說,泡腳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通過刺激足部數十個穴位達到調整人體陰陽氣血的作用。除了從飲食中補陽,還可以從自然環境中采補陽氣,如在午後曬太陽,重點曬督脈經過的頭頂和後背,有助於溫補陽氣。另外,中醫保健中的三九天灸有溫陽祛寒、強身健體的作用,可以防治一些冬季常見病的發生;膏方可以根據各人體質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養生調理,達到冬季進補的目的。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