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寄生蟲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1-07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人類或者動物的腸道中寄居了某一種蟲類,這種狀況被我們稱為腸道寄生蟲。而腸道寄生蟲主要是因為飲用或者食用了受過汙染的食物和飲品和水而引起的。而且在腸道中的寄生蟲是多樣的,包括了蛔蟲、鉤蟲、絛蟲等等,而不同的蟲類治療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隻要我們做好所有的預防措施,就能預防這種腸道疾病。

腸道寄生蟲

  腸道寄生蟲並不可怕,但是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是非常容易得病,因為他們的抵抗力比較差,尤其是部分的農村地區,由於衛生條件比較差,生活習慣不健康等,經常食用不清潔的食物,容易將食物中的蟲卵等不小心食用了,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產生。

  腸道寄生蟲

  腸道寄生蟲病就是寄生蟲在人體腸道內寄生而引起的疾病。常見的有原蟲類和蠕蟲類。腸道寄生蟲的種類多,在人體內寄生過程複雜,其各發育期不一定都在腸道,因此,引起的病變也就並不限於腸道。腸道寄生蟲的危害性很大,會導致消瘦和嚴重程度不等的胃腸道症狀如腹痛、嘔吐、消化不良等。

  病因

  大多數腸道寄生蟲感染總是同當地的衛生條件、生活習慣、健康意識、經濟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因素有關。自然界的氣溫、雨量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是流行病學上的重要的因素。

  傳播方式:直接傳播,土源性傳播,生物源性傳播。大多數是直接傳播的。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如生吃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喝冷水;飯前、便後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通過食物、水源、食具而進入腸道。蟲卵或蚴蟲進入人體後逐漸發育為成蟲,然後排卵,成為傳染源。寄生在人體腸道的成蟲經糞便排出蟲卵,汙染水源或土壤,或施肥時直接或間接地汙染蔬菜、瓜果、食具等。家畜管理不嚴也可成為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染源。

  症狀

  1、鞭蟲為人體腸道常見寄生蟲。輕度感染多無明顯症狀,感染嚴重時,患者可有下腹陣痛和壓痛、慢性腹瀉、大便帶鮮血或隱血。嚴重感染的患兒可出現脫肛、貧血、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

  2、阿米巴痢疾為人體腸道常見原蟲病。受感染的人,多數為無症狀的病原體攜帶者,少數可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表現為腹絞痛、膿血粘液便,一日可達數十次。可伴有腹脹、消瘦、貧血等。

  3、賈第蟲病為人體腸道常見原蟲病。受感染的人,多數為無症狀的病原體攜帶者。急性期典型症狀是爆發性水瀉,有惡臭,多伴有腹脹、臭屁和噯氣、惡心、厭食、嘔吐、疲勞及中上腹絞痛等。若不及時治療,多發展為慢性,表現為間歇性稀便,黃色泡沫狀,亦有惡臭,反複發作,病程可長達數年。

  4、蛔蟲病為人體腸道常見寄生蟲病。患者可不產生任何症狀,但兒童、體弱或營養不良者症狀出現機會多。以反複發作的臍周痛較常見。有時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及便秘。嚴重感染者,特別是兒童,常可引起營養不良、智能和發育障礙。

  5、鉤蟲病為人體常見且危害較嚴重的腸道寄生蟲病。感染初期,感染處有奇癢和燒灼感,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數日內可消失。患病初期尚有上腹部不適、隱痛等,後期常因貧血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頑固性便秘或大便潛血等消化係統症狀。

  6、豬肉絛蟲病和囊蟲病。患者一般也無明顯症狀,少數有腹部隱痛、消化不良、腹瀉、體重減輕等。糞便中發現白色片狀物(節片)是最常見的就醫原因。當人誤食豬肉絛蟲的蟲卵,蟲卵在人體內發育成幼蟲(囊蟲),就會患囊蟲病。囊蟲主要寄生在皮下、肌肉、眼和腦等組織內。

  7、蟯蟲病。蟯蟲,線頭狀,乳白色,是寄生在腸道內的小型線蟲,可以引起蟯蟲病。當人睡眠後,雌蟲移行到肛門外大量排卵,排除的卵就粘附在肛周外的皮膚上,主要引起肛門和會陰部皮膚瘙癢,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繼發性炎症。

  預防: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潔瓜果;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燒烤或進食火鍋時。教育小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習慣;最好給兒童穿內褲睡覺,以防止他們抓撓肛門;定期清洗玩具;加強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汙染;不隨地大小便,加強糞便無害化處理,不用新鮮糞便施肥;加強家畜管理,城市不養雞、鴨、鵝;托幼機構、學校應定期檢查糞便,及早發現寄生蟲病兒,以利徹底驅蟲。

  對於腸道寄生蟲這種疾病,相信大家已經了解清楚了,其實腸道寄生蟲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大家不用過分地擔心,首先要減少和盡量不喝冷水,生水,平時記得在吃東西之前洗手,並且水果蔬菜等食物,在食用前應該清洗幹淨。如果腸道真得有寄生蟲,可以適當服用驅蟲藥物,最好是按照用法用量服用,不要服用過量。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