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預激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36  來源: 大眾養生網

有時候我們感覺很多疾病離我們很遠,就不會注意一些生活的細節。一旦自己得了典型預激綜合征。就十分害怕,不需要太驚慌失措,先平複情緒了解一下,然後開始積極治療

  一、治療

  1、在決定對預激綜合征是否采用藥物治療前,應首先對預激綜合征患者進行全麵的,詳細的評估其內容步驟如下:

  (1)記錄患者起病年齡及發作次數,特別注意發作時的症狀。

  (2)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的演變趨勢。

  (3)發作時及非發作期間曾用過的有效或無效藥物。

  (4)全麵體檢,明確心髒結構和功能狀態。

  (5)運動試驗,一般在運動中δ波突然消失者,提示今後發生心室顫動及猝死的機會較少,如果運動中δ波持續存在者,應行心內電生理檢查,有預激綜合征但無症狀及心動過速史者,若從事較危險的職業如飛行員,運動員等,也應行心內電生理檢查,如果發作次數較少,發作時心率在100~200次/min,但症狀不多,且短期內自行緩解者,也可暫時不給予藥物治療和心內電生理檢查,但需密切隨訪。

  2、無並發症的預激綜合征的治療對於體檢心電圖發現有預激綜合征,但無並發症發生者,不需治療,但需追蹤觀察。

  3、預激綜合征合並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1)發作期的藥物治療:由於心室預激的存在而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發作頻繁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而有症狀者,應立即行藥物治療。

  ①順向型(前傳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發作時的治療:詳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②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時的治療:一些學者把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及合並逆傳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總稱為預激綜合征合並QRS波增寬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約有30%的預激綜合征合並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電圖上QRS波畸形增寬,發作時急診處理的緊迫性,取決於心動過速時心室率的快慢和血流動力學受影響的程度。

  A、血流動力學情況不好(伴有嚴重低血壓等)或尚好,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快而持續時間較長者,應首選電複律(除非無複律設備或有電複律之禁忌證)。

  B、血流動力學情況尚好,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尚能耐受,應先試用藥物治療,應選用可延長房室旁路的不應期和抑製其傳導功能的藥物。

  a、普羅帕酮:常為首選藥,劑量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注射時間應大於5min,通常在5~7min,如無效,在15~20min後可重複應用一次,多數患者使用70~140mg即有效,普羅帕酮(心律平)可延長房室結,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應期,延緩或阻滯旁路前向和逆向傳導,抑製異位搏動,因而可終止心動過速或減慢心室率,靜脈推注普羅帕酮(心律平)後,複律和心室率減慢者約各占一半,平均劑量107.9mg(70~190mg),普羅帕酮(心律平)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少數患者用藥中心室率可能增快,因而心律失常加重,這可能與該藥延緩房內傳導,減慢心房率,導致房室結或旁路1∶1傳導有關,例如用藥前為2∶1傳導,用藥中因心房率減慢導致1∶1傳導,心室率倍增;二是普羅帕酮(心律平)對心肌收縮力有抑製作用,尤其劑量大或心功能差者,可於複律後發生低血壓狀態,如能嚴格掌握指征,該藥是安全有效的。

  b、普魯卡因胺:有人主張作為首選藥物,劑量0.5g溶於40ml液體中(5%葡萄糖),靜脈緩慢推注10min,即50mg/min(適用於成年人),至總量10~14mg/kg,有效率為88%,普魯卡因胺能明顯延長旁路前向有效不應期,可中等程度延長逆向有效不應期及顯著延長P-A間期。

  c、胺碘酮:胺碘酮終止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急性發作,有效率可達80%,劑量為每次3mg/kg,用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20ml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速度為15~20mg/min為妥,如10~15min後無效可重複一次,不能超過總量9mg/kg,宋有城報告12例次急性發作時,靜脈推注胺碘酮平均劑量為455.8mg(150~900mg),終止發作者5例次,未複律而心室率減慢者3例次,心室率增快4例次;有半數以上例次患者於靜脈推注胺碘酮中發生血壓下降,被迫停止用藥而施行電複律,國內報道尚少,須積累資料,靜注胺碘酮心室率增快,可能與藥物引起的低血壓效應,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促使旁路加速傳導有關,心室率增快和低血壓均有加重心肌缺血,誘發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之潛在危險,應予以警惕。

  d、其他藥物:一是氟卡尼:可考慮應用,劑量為1~2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或以0.2mg/kg持續靜脈滴注,最大劑量不超過150mg,二是奎尼丁:對心房顫動的轉複效果雖好,但口服轉複較慢,三是利多卡因:對WPW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者亦具有一定療效,一組報告3例次,結果用利多卡因後,複律2例次,心室率減慢1例次,但有報告旁路前傳不應期短者不宜應用利多卡因,它可使心室率增加,發生心室顫動等不良作用,因此,宜在監護並準備好電除顫器的情況下用此藥為妥,四是β受體阻滯藥:對旁路無作用,不宜單用,不宜與延長房室結不應期以及延緩或阻滯傳導的藥物合用,此外,也有加快心房顫動發作時心室率的報告。

  e、洋地黃製劑毛花苷C(西地蘭),維拉帕米(異搏定)應禁用:洋地黃製劑毛花苷C(西地蘭)可使患者的旁路前傳不應期縮短,而正常的房室傳導係統被阻滯,則更多的心房激動將通過旁路下傳心室,使心室率突然增快,並可導致心室顫動的發生,故應禁用,維拉帕米(異搏定)對旁路不應期的直接作用較小,但可通過以下兩方麵使心室率增快和血流動力學惡化:一是抑製房室結傳導而使心房激動由旁路下傳;二是通過低血壓作用而反射性興奮交感神經係統;縮短旁路有效不應期,故應禁用,有心房顫動史的間歇性預激綜合征患者也應禁用維拉帕米(異搏定)。

  如果經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或因心律失常加重或病情發展危重者,血流動力學障礙加重者,均應即刻施行同步電複律,大多數患者經複律一次成功,且多無並發症,提示電複律較為安全,可靠。

  (2)發作間歇期的治療:對於預激綜合征合並心動過速發作次數少,持續時間短,症狀不明顯且能自行轉複的間歇期患者,可以不必治療,但應避免過勞及其他誘發因素,如有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等發生應服用普羅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等予以糾正,可減少心動過速的發作次數。

  對於預激綜合征合並心動過速發作次數頻繁的間歇期患者,應長期服用上述治療有效藥物的維持量預防複發,也可通過心髒電生理檢查誘發心律失常的方法來篩選有效的預防藥物。

  在間歇期時,對發作頻繁的患者,應采用根治的方法,目前大多采用射頻消融術,成功率可達95%以上。

  (3)同步直流電心髒電複律:電複律(功率100~200J)對終止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和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都有效,當後者由於預激使心電圖中QRS波增寬且畸形,因而與室性心動過速難以鑒別,以致選用藥物發生困難時,以及由快速心律失常導致血流動力學有明顯障礙時尤為適用,複律後仍需用藥物來維持。

  (4)預激綜合征的外科治療:在導管射頻消融術未開展前,對預激綜合征進行外科治療,切斷或用無水酒精注射或局部冷凍旁路,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愈率為80%,但是外科手術法由於創傷大,難以廣泛應用,已被導管射頻消融術所取代,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伴有預激綜合征的先天性心髒病或後天性心髒病需要手術者,可考慮同時行外科手術法治療預激綜合征。

  (5)預激綜合征的導管射頻消融治療:1987年以來,經導管射頻消融(RFCA)治療預激綜合征合並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預激綜合征的評價:

  ①預激綜合征經導管射頻消融的適應證:

  A、Ⅰ類:

  a、有症狀的持續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藥物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不願長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控製上述心律失常者。

  b、心房顫動或其他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旁路前傳所致快速心室率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不願長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B、Ⅱ類:

  a、電生理檢查或消融治療其他心律失常過程中證實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或心房顫動伴旁路前傳所致快速心室率患者。

  b、無症狀的預激綜合征患者,由於自發性快速心律失常和異常心電圖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就業,重要活動和精神狀態以及公共安全。

  c、心房顫動伴有旁路前傳,但心室率不快。

  d、患者有家族心源性猝死史。

  C、Ⅲ類:藥物治療有效並能耐受其治療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患者,更願長期服用藥物而非消融控製心律失常。

  ②射頻消融安全性高:是用低能量射頻電流經導管消融,由於它沒有直流電擊所帶來的心肌明顯的熱損傷,不需全身麻醉,不產生氣壓傷,一般不導致心肌穿破,亦很少誘發心律失常,可以多次,多部位發放射頻電流消融,而患者無任何感覺和痛苦。

  ③射頻消融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但成功率明顯地與術者的經驗有關,多條旁路消融治療成功率為93.1%,單條旁路消融治療成功率為96%,左側旁路治療成功率為99.1%,右側旁路治療成功率為97.5%。

  ④射頻消融旁路治療預激綜合征的複發率與失敗率:射頻消融術後1年內預激綜合征複發率為1%~9%,單旁路複發率(1年內)為1.9%,多旁路複發率(1年內)為7.6%,左側旁路複發率(1年內)為1.5%,右側旁路為4.1%,如複發可再次行射頻消融術治療,成功率仍很高,射頻消融治療失敗病例中隱匿性預激占34%。

  ⑤射頻消融治療失敗的原因:

  A、大頭消融導管操作不熟練。

  B、消融導管定位困難,早期誤以為大頭導管需與冠狀竇內標測定位電極對接,忽視了左心房室環的實際標測,或因無法貼近或貼近後放電無效,左後間隔及右前間隔旁路是最難消融者,或是不能準確辨認後間隔旁路或右遊離壁旁路的局部心內電圖特征。

  C、隱匿性旁路起搏標測和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時最早逆傳A波不在同一部位,而放電時僅以起搏標測為依據,故消融部位離旁路有一定距離。

  D、反複發作心房顫動使標測和消融無法進行。

  E、右遊離壁顯性旁路標測時,因導管操作機械損傷,使體表心電圖δ波消失且房室分離,無法繼續標測。

  F、右髂內動脈痙攣變細,消融導管無法進入;消融導管在升主動脈內打結;外撤導管時致動脈鞘損傷而滲血不止,被迫取出鞘管而終止消融。

  G、單旁路可由多條纖維組成,有報告單旁路寬度可達20mm,約有18%的單旁路需在3cm範圍內行射頻消融術,才能將其前向傳導及逆向傳導兩條通路完全阻斷。

  H、導管射頻消融WPW房室旁路的並發症:可發生心髒壓塞(心包填塞),房室傳導阻滯,局部血管栓塞,肺栓塞等,發生率均很低。

  (6)植入型心髒複律除顫器:當藥物治療無效或導管射頻消融失敗時可考慮應用植入型心髒複律除顫器。

  二、預後

  1、預激綜合征合並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的預後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尤其是有心房顫動史者可能發生心室顫動和猝死,兒童WPW綜合征者猝死率約為1%,成人患者大約為3%,目前尚無預測WPW綜合征患者猝死危險性的可靠方法,前述高危WPW綜合征的診斷可作參考。

  2、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患者的預後此類患者的猝死率不明確,但比不合並心房顫者要高,其危險在於會演變為心室顫動,一組報告預激綜合征合並心室顫動的患者中有80.6%係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發生快速心室反應所致,測量心房顫動發作時最短的R-R間期,常可提示心室顫動發生的危險性,≤250ms提示有演變心室顫動的危險,

 

看完對此典型預激綜合征的介紹,希望你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平時在生活中多注意細節,照顧好自己。記住好的生活習慣,會讓你減少很多疾病的侵襲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