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因半椎畸形程度及部位不同而可有各種臨床症狀,除頸椎外觀畸形和頸椎活動受限外,可能出現脊髓神經症狀包括錐體束征及運動障礙肢體麻木大小便障礙。
除了一般症狀外,還會引起其他疾病,本病可並發脊柱側凸,脊柱後凸畸形,嚴重畸形者,可並發心,肺功能不全。所以一經發現,需積極治療,平時也應做好預防措施。
一、臨床症狀特點視畸形缺損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以下脊柱畸形:
1、脊柱側凸:因單發或多發半椎體畸形所致。
2、脊柱後凸畸形:見於後側半椎體畸形者。
3、脊柱側凸及旋轉畸形:嚴重側彎者,如果軀體上部重力不平衡,則於發育過程中可逐漸形成伴有明顯旋轉的側彎畸形,並伴有胸廓變形等體征,半椎體畸形伴有後側半椎體畸形時亦易發生。
4、身高生長受限:以多發者影響為大。
二、分型Nasca曾將椎體畸形分為以下六型:
1、單純剩餘半椎體:即相鄰的兩椎節之間殘存一個圓形或卵圓形骨塊,易與相鄰的椎體相融合。
2、單純楔形半椎體:指在X線正位片上椎體呈楔形狀外觀者。
3、多發性半椎體:指數節連發者。
4、多發性半椎體合並一側融合:多見於胸椎。
5、平衡性半椎體:即2節或多節的畸形左右對稱,以致畸形相互抵消,除軀幹短縮外,並不引起明顯側彎外觀。
6、後側半椎體:指椎體後方成骨中心發育而中央成骨中心不發育,以致從側麵觀椎體形成楔狀畸形外觀。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此外,患者還需注意忌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X線檢查,可顯示畸形椎體,必要時可行CT或MRI檢查。核磁共振(MRI)已應用於全身各係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髒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診斷,可作多個切麵圖,空間分辨率高,顯示心髒及病變全貌,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優於其他X線成像、二維超聲、核素及CT檢查。在對腦脊髓病變診斷時,可作冠狀、矢狀及橫斷麵像。
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複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忌吃生冷飲食,應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亦可捋黃芪、熟地、當歸、枸杞子等藥與肉等食物同煮來作為食療(吃肉喝湯)等等。
應節製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保健品查詢Breakline半椎體畸形中醫治療方法。
一、針灸治療:
取穴大杼、風池、懸鍾、陽陵泉、足三裏、病灶處夾脊,毫針刺,用補法,每日1次,每次選其中4穴,留針30分鍾,每10分鍾行針1次,左右兩側交替使用,夾脊穴針後加艾條懸灸,局部潮紅為度。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5天,第2療程,間日針灸1次,針灸法同上。第3療程用埋線法,局部用利多卡因麻醉,每穴埋入羊腸線1~1.5cm,風池、大杼、夾脊穴刺入不宜過深,風池對鼻尖方向刺,大杼及夾脊穴針尖向脊椎刺,術後用創可貼敷蓋,7日內勿洗澡以防感染,每10日治療1次,以後逐步增加到15~30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1年。
二、半椎體畸形西醫治療方法
視畸形的特點與其所引起的脊柱發育異常的程度不同可采用相應的治療措施。
1、手術治療:
(1)嚴重脊柱側凸(伴或不伴旋轉)畸形者應按脊柱側凸行手術治療。
(2)嚴重駝背畸形已定型且影響基本生活者可行截骨術治療。
(3)青少年病例為避免或減緩脊柱畸形的發生與發展,可對脊柱的凸側1~數節先行植骨融合術,以中止該節段的生長。但為避免矯枉過正,開始時不宜融合過多,且需密切觀察。
2、其他治療:
(1)輕度畸形者可輔以支架,並加強背部肌肉鍛煉。
(2)注意預防及治療各種並發症尤其是脊柱畸形嚴重者,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應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