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脫位主要係由間接暴力所引起。肘部係前臂和上臂的連接結構,暴力的傳導和杠杆作用是引起肘關節脫位的基本外力形式。
1、肘關節後脫位
這是最多見的一種脫位類型,以青少年為主要發生對象。當跌倒時手掌著地,肘關節完全伸展,前臂旋後位,由於人體重力和地麵反作用力引起肘關節過伸,尺骨鷹嘴的頂端猛烈衝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即形成力的支點。外力繼續加強,引起附著於喙突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的前側部分撕裂,則造成尺骨鷹嘴向後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前移位的肘關節後脫位。由於構成肘關節的肱骨下端內外髁部寬而厚,前後又扁薄,側方有副韌帶加強其穩定,但如發生側後方脫位,很容易發生內、外髁撕脫骨折。
2、肘關節前脫位
前脫位者少見,又常合並尺骨鷹嘴骨折。其損傷原因多係直接暴力,如肘後直接遭受外力打擊或肘部在屈曲位撞擊地麵等,導致尺骨鷹嘴骨折和尺骨近端向前脫位。這種損傷肘部軟組織損傷較嚴重,特別是血管、神經損傷常見。
3、肘關節側方脫位
以青少年為多見。當肘部遭受到傳導暴力時,肘關節處於內翻或外翻位,致肘關節的側副韌帶和關節囊撕裂,肱骨的下端可向橈側或尺側(即關節囊破裂處)移位。因在強烈內、外翻作用下,由於前臂伸或屈肌群猛烈收縮引起肱骨內、外髁撕脫骨折,尤其是肱骨內上髁更易發生骨折。有時骨折片可嵌夾在關節間隙內。
4、肘關節分裂脫位
這種類型脫位極少見。由於上、下傳導暴力集中於肘關節時,前臂呈過度旋前位,環狀韌帶和尺橈骨近側骨間膜被劈裂,引起橈骨小頭向前方脫位,而尺骨近端向後脫位,肱骨下端便嵌插在兩骨端之間。
肘關節後脫位有時合並尺神經傷及其它神經傷,尺骨喙突骨折,前脫位時多伴有尺骨鷹嘴骨折等。
一、早期並發症
當患者受傷時,附著於肱骨外髁的肌肉收縮,關節囊破裂,再合並直接的外力作用,可造成外髁撕脫骨折,由於向內,外側脫位時的移位將尺神經與周圍的組織撕脫,一並向內或外移位,可造成尺神經牽拉傷,有和還可合並血管的損傷,故骨折,神經損傷,血管損傷,感染是肘關節脫位常見的早期並發症,還可並發缺血攣縮。
二、晚期並發症
肘關節脫位晚期的並發症多是由於患者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引起,主要包括關節僵硬,骨缺血性壞死,骨化性肌炎,創傷性關節炎等。
肘關節脫位時出現肘關節疼痛、活動異常等,應注意血管、神經損傷的有關症狀及體征。
1、肘關節腫痛,關節置於半屈曲狀,伸屈活動受限。
2、後脫位時,肘關節彈性固定於150°左右半伸位,呈靴狀畸形,肘後方空虛,鷹嘴部向後明顯突出。
3、肘關節周徑增粗,肘前可及肱骨下端,肘後可摸到高聳的尺骨鷹嘴,肘後三角骨性標誌失去正常關係。
4、合並側方脫位可呈現肘內翻或肘外翻畸形。
對於運動導致的肘關節脫位來說,預防比治療重要,下麵為大家提供幾個預防脫位的方法:
1、活動前認真做準備活動,比如說做一些環繞、伸展的活動,讓各個關節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動
2、活動前,檢查運動器械是否牢固,場地是否平整
3、活動時要采取保護,尤其是要加強對易受傷部位的保護
4、量力而行,做些適合自己體力的體育活動,決不做力不能及的危險動作
5、要盡可能地避免暴力的直接衝撞,不要在硬地(水泥地)上直接跳躍
對於肘關節脫位X線輔助檢查是診斷的依據,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脫位類型、合並骨折情況,並與髁上骨折相區別。
肘關節外傷性骨折、脫位關節周圍軟組織X線征象變化,除肌間隙顯示模糊、消失、密度增高外,肘關節脂肪間隙X征象改變是關節囊出血積液非常重要的間接征象。外傷後關節囊被撕破時,血液流至關節囊外,此時肘關節脂肪間隙顯示模糊不清、消失。關節囊積液量較多時肘關節前後脂肪墊受推移呈"八字征"改變。關節囊積液量少時,僅可發現肘前脂肪間隙上抬變形。認為觀察肘關節周圍軟組織X線征象的變化,對於避免肘關節細微骨折的漏診有重要臨床意義。並且認為肘關節細微骨折、脫位脂肪間隙間接征象呈“八字征”不僅常見於幼兒、少年,在成年患者中也同樣常見。
由於肘關節脫位一般都是外力引起,與飲食無關,所以肘關節脫位患者隻需飲食宜清淡,營養充足,禁煙酒,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即可。
肘關節脫位表現為肘關節腫痛,關節置於半屈曲狀,伸屈活動受限。如肘後脫位,則肘後方空虛,鷹嘴部向後明顯突出;側方脫位,肘部呈現肘內翻或外翻畸形。肘窩部充盈飽滿。肱骨內、外髁及鷹嘴構成的倒等腰三角形關係改變。肘關節脫位時,應注意血管、神經損傷的有關症狀及體征。
1、非手術治療
新發肘關節脫位或合並骨折的脫位主要治療方法為手法複位,對某些陳舊性骨折,為期較短者亦可先試行手法複位.單純肘關節脫位。取坐位,局部或臂叢麻醉,如損傷時間短(30分鍾內)亦可不施麻醉。令助手雙手緊握患肢上臂,術者雙手緊握腕部,著力牽引將肘關節屈曲60°~90°,並可稍加旋前,常可聽到複位響聲或複位的振動感。複位後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在功能位。3周後拆除石膏,做主動的功能鍛煉,必要時輔以理療,但不宜做強烈的被動活動。
合並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的肘關節脫位:複位方法基本同單純肘關節脫位,肘關節複位之時,肱骨內上髁通常可得以複位。如果骨折片嵌夾在關節腔內,則在上臂牽引時,將肘關節外展(外翻),使肘關節內側間隙增大,內上髁撕脫骨片借助於前臂屈肌的牽拉作用而脫出關節並得以複位。若骨折片雖脫出關節,但仍有移位時加用手法複位,及在石膏固定時加壓塑形。也有如紐扣樣嵌頓無法複位者,要考慮手術切開。
陳舊性肘關節脫位(早期):超過3周者即定為陳舊性脫位。通常在1周後複位即感困難。關節內血腫機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關節囊粘連等。對肘關節陳舊性脫位的手法複位,在臂叢麻醉下,做肘部輕柔的伸屈活動,使其粘連逐漸鬆解。將肘部緩慢伸展,在牽引力作用下逐漸屈肘,術者用雙手拇指按壓鷹嘴,並將肱骨下端向後推按,即可使之複位。經X線拍片證實已經複位後,用上肢石膏將肘關節固定略
2、手術治療
(1)手術適應證
①閉合複位失敗者,或不適於閉合複位者,這種情況少見,多合並肘部嚴重損傷,如尺骨鷹嘴骨折並有分離移位的。
②肘關節脫位合並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當肘關節脫位複位,而肱骨內上髁仍未能複位時,應施行手術將內上髁加以複位或內固定。
③陳舊性肘關節脫位,不宜試行閉合複位者。
④某些習慣性肘關節脫位。
(2)開放複位
臂叢麻醉。取肘後縱向切口,肱骨內上髁後側暴露並保護尺神經。肱三頭肌腱做舌狀切開。暴露肘關節後,將周圍軟組織和瘢痕組織剝離,清除關節腔內的血腫、肉芽和瘢痕。辨別關節骨端關係加以複位。縫合關節周圍組織。為防止再脫位可采用一枚克氏針自鷹嘴至肱骨下端固定,1~2周後拔除。
(3)關節成形術
多用於肘關節陳舊脫位、軟骨麵已經破壞者,或肘部損傷後關節僵直者。臂叢麻醉。取肘後側切口,切開肱三頭肌腱。暴露肘關節各骨端。將肱骨下端切除,保留肱骨內、外髁一部分。切除尺骨鷹嘴突的頂端及部分背側骨質,喙突尖端亦切小一些,保留關節軟骨麵,橈骨頭若不影響關節活動可不切除,否則切除橈骨頭。根據新組成的關節間隙,如狹窄可適當將肱骨下端中央部分切除0.5cm,呈分杈狀。理想的間隙距離應在1~1.5cm。
關節間襯以闊筋膜的關節成形術,對於骨性強直的肘關節有良好作用。注意襯縫闊筋膜作關節麵及關節囊時,要使闊筋膜的深麵向關節腔一側,將闊筋膜襯於關節麵縫合後檢查傷口,將肘關節對合,觀察關節成形的情況,逐層縫合傷口。術後用上肢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於90°,前臂固定於旋前旋後中間位。抬高傷肢,手指活動。幾天後帶上肢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3周左右拆除固定,加強傷肢功能鍛煉,並輔以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