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內髁骨折,好發生於兒童,較少見。波及範圍包括內上髁與滑車的大部分,其損傷機理、類型與治療方法與肱骨外髁骨折極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對稱的“影像”損傷。
肱骨內髁骨折的原因大多為間接暴力所致。
發病機製
間接外力致傷者占多數,摔倒後手掌撐地,外力沿前臂傳導到肘部,尺骨鷹嘴關節麵與滑車相撞擊,可導致骨折。也可以是肘屈曲位著地伴有使肱骨下端內翻的應力,使尺骨鷹嘴與滑車相撞而致骨折。此外肱骨內髁骨折可能就是撕脫骨折,而內上髁骨折相似。至於尺骨鷹嘴與滑車相撞的具體方式,還可能是由於尺骨的旋轉,尺骨鷹嘴半月切跡在水平方向上將肱骨內側撞下。
肱骨內上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青少年,約占肘關節骨折的10%,僅次於肱骨髁上骨折與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損傷的第三位。
肱骨內髁骨折可並發肘關節半脫位,肱骨內髁骨折還可以合並其他損傷,如橈骨頭、頸、尺骨鷹嘴骨折等,此外,由於肱骨內髁骨折既是關節內骨折,又是骨骺損傷,因此複位不滿意時不僅妨礙關節功能恢複,而且可能引起生長發育障礙,繼而發生肢體畸形(如肘外翻)及創傷性關節炎,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發生骨折塊完全遊離,進而導致骨折塊缺血性壞死。
肘關節半脫位臨床表現:
1、脫位的特殊表現肘部明顯畸形,肘窩部飽滿,前臂外觀變短,尺骨鷹嘴後突,肘後部空虛和凹陷。關節彈性固定於120~140度,隻有微小的被動活動度。肘後骨性標誌關係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肘伸直位時,尺骨鷹嘴和肱骨內、外上髁三點呈一直線;屈肘時則呈一等腰三角形。脫位時上述關係被破壞,肱骨髁上骨折時三角關係保持正常,此征是鑒別二者的要點。
2、肘關節脫位的合並症後脫位有時合並尺神經傷及其它神經傷、尺骨喙突骨折,前脫位時多伴有尺骨鷹嘴骨折等。
3、X線檢查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脫位類型、合並骨折情況,並與髁上骨折相區別。
肱骨內髁骨折兒童比成年人多見,受傷後肘內側和內上踝周圍軟組織腫脹,或有較大血腫形成,臨床檢查肘關節的等腰三角形關係存在, 患者表現為疼痛,特別是肘內側局部腫脹,壓痛,正常內上髁的輪廓消失,肘關節活動受限,前臂旋前,屈腕,屈指無力,合並肘關節脫位者,肘關節外形明顯改變,功能障礙也更為明顯,常合並有尺神經損傷症狀。損傷類型與肱骨外髁相似,將骨折分為三度。
Ⅰ骨折:骨折無移位,骨折線由內上髁上方斜向外下達滑車關節。
Ⅱ骨折:骨折線與Ⅰ相似,骨折塊有側方或伴有輕度向上移位,但無旋轉。
Ⅲ骨折:骨塊有明顯的旋轉移位,最常見的是在冠狀麵上的旋轉,有時可達180度,致使骨折麵完全對向內側,也可在矢狀麵上旋轉,導致骨折麵向後,而滑車關節向前,有時尺骨可隨骨折塊向內移位而導致肘關節半脫位。診斷:肘關節腫脹,疼痛,伸屈受限,關節內側壓痛明顯,有時局部可觸及骨摩擦感,攝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可以證實診斷,尤以正位片為明顯。
肱骨內上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青少年,約占肘關節骨折的10%,僅次於肱骨髁上骨折與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損傷的第三位
在預防上,由於本病是屬於外傷性因素引起的疾病,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創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對接受治療的患者,需要注意功能鍛煉,可以使用關節功能鍛煉器進行術後恢複鍛煉(CPM) ,它可緩慢屈伸肘關節,消除護痛性肌攣縮的抵抗作用,循序漸進,取得較好效果對於兒童的關節部位骨折,應特別強調被動的功能鍛煉,尤其在小年齡段,主動的活動反倒處於次要位置
肱骨內髁骨折,好發生於兒童,較少見。波及範圍包括內上髁與滑車的大部分,其損傷機理、類型與治療方法與肱骨外髁骨折極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對稱的“影像”損傷。
對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
本病的診斷除了詳細詢問外傷病史、臨床表現及一些體格檢查外,對臨床疑診病人應加拍對側肘關節X 線片,有時患側可見肘部“脂肪墊征”陽性,對於骨化中心出現以前,傷後肘關節內側明顯腫脹者應高度警惕,並仔細檢查壓痛範圍及內髁部有無異常活動,必要時可作手術探查,以明確診斷。但需注意,在肱骨內上髁骨骺骨化中心出現之前發生的肱骨內髁骨折診斷則較困難。因為骨骺尚未骨化,其軟骨於X 線片上不顯影,通過軟骨部分的骨折線也不能直接顯示,此類損傷於X 線片上不顯示任何陽性體征(既無骨折又無脫位影像) 。因此,臨床上必須詳細檢查以防漏、誤診發生。對於診斷確有困難的病例可拍健側相同位置的X 線片加以鑒別,必要時可行CT 或MRI檢查以明確診斷。
正位X線片可顯示骨折線方向,骨折塊大小和移位的程度;側位X線片能提示骨折塊向前、後方向移位狀況。在X線診斷時必須注意,小兒肱骨內髁骨化中心未出現之前,在該部骨折應根據其他解剖標誌加以判斷,如肱骨小頭肱骨內上髁及橈骨小頭骨化中心的位置變化加以鑒別,必要時以相同條件拍攝對側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以便對比觀察。
肱骨內髁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根據不同骨折類型、移位程度和患者一般情況決定治療方法。多數病例可經中醫手法複位。複位後,配以中藥調理,對於促進骨折愈合具有明顯的效果。除藥物調理外,飲食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肱骨內髁骨折吃哪些對身體好?
1、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愈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髒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複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
肱骨內髁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早期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會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複。
(2)忌多吃肉骨頭 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
(3)忌偏食 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製,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
(5)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
(6)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複一周以後,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愈合不利。
(7)骨折禁飲果子露。果子露的原料是用糖水、香精、色素等調配而成。它不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因其含糖量較多,飲後在體內呈生理酸性。
肱骨內髁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根據不同骨折類型、移位程度和患者一般情況決定治療方法。多數病例可經手法複位。
無移位的Ⅰ型骨折采用長臂石膏托將肘關節固定於屈曲90°前臂旋前位4~5周,拆除石膏托進行功能鍛煉。期間每周照片一次複查。骨折如有移位應采取相應措施。
1、閉合複位外固定術
Ⅱ、Ⅲ型骨折應閉合複位,采用局麻或臂叢麻醉,助手將傷肢置屈肘90°、前臂旋前位。術者一手的大魚際肌抵住肘關節外側,另一隻手用拇指按壓移位骨片複位。複位後再用魚際肌抵住肘內側,相當肱骨內髁部,並向橈側上方加壓保持複位,用長臂石膏托或超關節小夾板壓墊固定,4~5周後拆除外固定進行功能鍛煉。
2、經皮撬拔複位固定
閉合複位失敗,在X光機電視熒屏監視下,用一枚克氏針從骨片的內上方經皮插入,針尖抵住骨片,糾正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並推骨片向外方直至解剖複位。再選一枚克氏針向內髁的內下方經皮穿入將內髁固定於骨折近端上,將針尾折彎剪斷埋入皮下或留於皮外,用石膏外固定,4~5周後拔除鋼針拆除石膏進行功能鍛煉。此法失敗者立即施行切開複位內固定。
3、切開複位內固定
適用於上述治療失敗或再移位的患者,手術取肘內側切口,注意保護尺神經,清除骨折處血腫或肉芽組織,確定骨折移位方向後,將骨折塊複位,若因屈肌牽拉難以複位時,可將附著骨片上的軟組織作適當剝離但必須保留肌腱附著處,以免骨塊遊離發生骨塊缺血性壞死。骨折複位後,可用兩枚細克氏針或鬆質骨螺絲釘做內固定,也可用絲線經骨洞將骨折塊固定。術後用石膏固定,4~5周後拆除石膏進行功能鍛煉。
陳舊性骨折,複位將是十分困難的操作,由於肱骨下端髁間窩的骨皮質很薄,很難確定其原骨折斷麵的方向,因此手術處理應視其肘關節功能障礙的程度大小,明顯障礙者通常可通過肘關節鬆解術處理。伴明顯肘內翻畸形者,可做肱骨髁上截骨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