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煲湯喝,但是很多流傳下來的喝湯習俗,如喝骨頭湯補鈣、喝湯就要趁熱喝等說法是否真的有利於身體健康呢?湯要怎麼喝才養生? 下麵幾個喝湯的誤區,你有沒有?就讓小編帶你一探究竟吧。
誤區一、蔬菜營養豐富 湯中加蔬菜越早越好
搭配肉類一起熬湯的蔬菜比如白蘿卜等,雖然其水溶性維生素可以有一部分溶解到湯中,但因為加熱時間長,大部分已經被破壞掉。所以,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免維生素C被破壞。
誤區二、湯的精華在湯 純喝湯就好
一般人認為湯經過燉煮後,營養精華都在湯內,所以喝湯就好!其實,不管是煮雞湯、牛肉湯、魚湯等,就算是熬煮數小時,湯很濃鬱,湯的蛋白質也隻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仍是在肉的本身,僅喝湯不吃肉很可惜。
誤區三、用餐最後才喝湯
西餐的出菜順序是先喝湯,再用主菜及副餐,中國菜則是把湯放在用餐最後。由於此時多已吃飽了,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並且湯會衝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後喝湯,健康且有減重效果。
誤區四、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攝氏60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建議等湯稍涼再喝湯,較健康。
誤區五、愛喝湯 一餐可喝好幾碗
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普林,則不能多飲,尤其是患有痛風、腎髒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誤區六、用湯泡飯吃
用湯泡飯,由於米飯泡軟易吞,往往懶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負擔,長期下來將引發胃病。所以,吃湯泡飯是不利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