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性骨折,易發生在骨骼應力集中的部位,是常見訓練傷之一,在部隊訓練中發病率較高。與超強度訓練或姿勢不當有關,多發生於頻繁的長跑、越野訓練或單一課目的超負荷訓練中。此外,也常見於足部承重較多的運動員,如籃球、足球、網球、田徑、體操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亦可見於經常堅持大運動量鍛煉的中老年人。
病因
局部長期受反複集中的輕微損傷後,首先發生骨小梁骨折並隨即修複,如在修複過程中繼續受外力作用,可使修複障礙,骨吸收增加,反複這一過程,終因骨吸收大於骨修複而導致完全性骨折。
分級
0級(正常重建):有細小的骨膜新生骨形成,X線片無異常改變,無臨床症狀,但骨掃描可見細小的線性吸收增加;
1級(輕度應力反應):亦表現為皮質骨的重建,患者可出現運動後局部疼痛,無壓痛,X光片陰性,但骨掃描為陽性;
2級(中度應力反應):皮質骨吸收稍強於骨膜反應,可出現疼痛和壓痛,X光片骨外形完整,可見模糊的征象,骨掃描陽性;
3級(嚴重應力反應):骨膜反應及皮質骨吸收範圍均擴大,疼痛持續存在,休息時也出現,X光片可見皮質骨增厚,骨掃描陽性;
4級(疲勞性骨折):骨活檢可見有骨壞死、骨小梁微骨折及肉芽組織形成,由於疼痛,負重幾乎不可能,X光片可見骨折及早期骨痂形成,骨掃描陽性。
根據MRI(核磁共振)表現對疲勞性骨折提出的分級
0級:T1,T2及STIR像均正常;
1級:T2及STIR像可見中度骨膜水腫;
2級:T2及STIR像可見明顯的骨膜及骨髓水腫;
3級:T1像為骨髓水腫,T2及STIR像表現為骨膜與骨髓嚴重水腫;
4級:T1像可見骨髓水腫,伴有低密度信號影(骨折線),T2及STIR像有嚴重的骨髓水腫。